编辑/翀子 图片/稿定设计
文章源于书籍《认识平衡》由王中平老师授权发布
最近,我们开启了心平健康学《认识平衡》的读书会,《认识平衡》,是心平健康学创始人王中平老师所著。心平健康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之间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而在这个3月,书中的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十章是研读的内容。本期我们先来预习一下本书的第一章。对读书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拉到文章末尾了解。
学习平衡论首先我们要认识两个概念:即自然力和平衡论。自然力、平衡论是心平健康学理论的奠基石,是我们从根本上揭示疾病根源的理论基础,也是帮我们把心放平、把事情想开的重要方法。
当我们细心观察这个世界时,就会发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无时无刻地进行着各种复杂而又微妙的平衡,控制这种平衡的是一个无形的力。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其有着种种深刻体验。
但人们一方面在有意无意中感觉到这种无形之力的存在,认同这种无形之力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却又视而不见,因为它不是直观的。可是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这个无形的力却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中,并支配着有形事物的种种变化。
我们把制约万事万物发展、变化、平衡规律的这种力称为自然力。就人体而言,我们把制约人的心理、生理与病理之间变化平衡规律的这种力称为自然力。
自然力就是缔造了物质世界自然规律的那个无形的力;就是在人类违背了这些自然规律时,必然要受到其制约和平衡的那个无形的力;就是在人们的言行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使之得到相应结果的那个无形的力。
中国古代先贤以朴素的思维、智慧在《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中,将其高度概括为:道、太极、阴阳的力。尤其是阴阳理论,指出万事万物不出阴阳,他们是一对此消彼长、动态对立统一的矛盾,如日与夜,明与暗,冷与热......
自然力是以平衡的方式,按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对万事万物起制约作用的力,有关这种平衡方式的理论称之为平衡论。平衡论包括横向平衡与纵向平衡,横向平衡如:家长之间、同事之间、夫妻之间等的平衡;纵向平衡如:过去与现在的平衡,现在与未来的平衡。
世上所有的各种事物的太过和不及都会有平衡。
掌握这套平衡理论,就可以一分为二地对待人生中的很多问题,把对与错、好与坏等诸多概念淡下来。没有一套想开的理论你淡不下来,有了平衡理论、信号理论,就能够辩证地看问题,最后逐渐淡下来。
因为你淡下来以后存的信号就少,就能少得病,就像俗语说的——酒色财气是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若能跳出此墙外,不是神仙也寿长。
怎么跳?你心没有淡下来,光想着想开想开,能想得开吗?所以接受一些新的理论是很必要的,遇到任何一个事情,都要能辩证地看到好与坏的双重性。
平衡论需要理解,但无论你信不信,它都存在。当你掌握了自然力的平衡理论后,你就会少着很多急、少生很多气。明白自己有过激的心理和行为都会受到自然的平衡,你再遇上大事的时候,就知道怎样去调解自己的心情了。平时你最烦什么人?你最喜欢什么人?遇上了就把他当作大夫治自己的病。
学习平衡理论关键要和自己结合,找一找在自己生活中,最期望什么,最怕什么?那就是你存信号最多的地方。你这一辈子就为钱奋斗,钱就能困住你一辈子。如果你就为孩子奋斗,孩子就能磨你一辈子。
我们学习平衡理论、信号理论,是为了通过这些概念,让你知道你过去存了各种各样的不平心理(信号),现在就出现了相应的平衡。
你过去有气和恨的心理,现在身体就会出现痛的感觉来平衡;你曾对领导、长辈不服,就会用颈椎的病症来平衡;关于孩子的事没想开,就让你遇上一个不能省心的孩子;关于丈夫存信号了,就让你遇上一个你不满意的丈夫;关于同事没想开,就让你在工作中遇到一个你看不顺眼的同事……这些都是平衡的需要。
你学习了平衡理论以后,就不再对这些人反感了,而是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镜子,看看自己都曾有过什么违背自然平衡的心理和言行。平衡理论最终就是要帮助你认识并想开问题,它是解脱身心的好方法。
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接受自然平衡的理论,一方面为了治病,另一方面也为了使你的心平静下来。当你对自然力理解得越透彻时,活得就越轻松;你越较劲,活得也越累。不但是身体上的累,更是精神上的累,我们需要的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放松。
通过对平衡论的接受和研究,认识并理解了事物的变化及人生哲学,以后无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都会是有收获的。人生不在于追求到什么,而在于在这个追求和奋斗过程中你体会和学到了什么。
当你遇上困难时,你要考虑到它的出现是有必然性的,但是这不等于消极地认命。学习平衡论不是让人唯唯诺诺,而是教人要拼搏、要奋斗,明白在拼搏奋斗的过程中要保持什么心态,在遇到挫折或问题时怎样想开。
你可以用平衡理论来反思自己,可以跟自己的很多方面结合。例如,你以前给孩子输入过什么程序?有人从刚结婚还没孩子的时候,就开始商量有了孩子以后要怎么做,实际是提早把程序排上了。等到有了孩子以后,麻烦就来了。因为前面那些程序起了作用,出现了平衡。
在一次学习班上有个学员问我:“我儿子18岁了,一米八几的个子,最近他撬家里的锁,偷钱花,过去这孩子没有这些毛病,气得我不知道怎么办好。”我问她:“你结婚前对这样的孩子说过什么过头的话没有?”她说:“我那时看了到自己家来玩的孩子随便开抽屉拿东西,很反感,我就说过要是有这样一个孩子就踹死他。”
我告诉她:“孩子现在的行为,就是平衡你当年的这个心理定位和程序。你当时的心态太偏激了,过后你都忘了,现在是用你的孩子来平衡你当年的‘过’。”
想一想你对婚姻输入过什么程序、对儿女的程序、对功名利禄的程序、以及对疾病的程序等,只要你的定位偏激了都会带来平衡。要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把过激的、不及的程序都改变过来。
学习平衡理论的目的不是让你信或者不信,而是在生活当中怎么去结合平衡理论,解脱自己,解脱别人。从疾病入手逐渐认识自然力的平衡论,根据平衡论的规律,把事想开,把病祛掉。更深层认识自然力的平衡理论后,吉凶祸福的概念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你觉得某人坑了你,但你通过学习平衡理论,认识到这是对我原来某个过激行为的平衡,从而原谅他,不再觉得气、急、恨。
如果你还能意识到,他这么做实际是自然力在以特有的形式挽救你,那就不是你原谅别人了,而是明白了这是在点化你,提示你把当年对某件事的不良定位和不平心理调整过来。那时看问题的角度和心态的平静度就又不一样了。
用平衡理论治病的过程:第一个层次是参事。把当年想不开的事情全面反复地想,将它们一一想开。第二个层次是参理、参观点。实际上是改变头脑里原有的很多理念、观点,把原来的程序置换过来。再深化一步,第三个层次就是参状态。参状态也是最不容易的,需要改变自己做人的本质。
有人学习平衡论是从获取知识的角度来学,甚至还能去给别人讲,但是要想真正获益,与自己结合才是关键。有些人学习后,在找平衡理论和他原有的知识是否一致,而不是这个平衡理论对自己是否有用,用起来管不管事。只要跟他的原有逻辑不符,就认为这个理论不对。
他们实际上是被自己原有的知识困住了。认识一个事物要看它与自然规律合不合,而不是与你原有的知识合不合。
学习平衡论,有人觉得对治病有些效果,有人觉得在生活中遇到了坎坷的时候能找到平衡。实际上,它能帮人们减轻的,不只是当时的疾病所造成的身心的损害,而且还能减少以后的许多灾难。
明白人生的目的不一定是要发财、当官,而是要在获得平衡的同时去拼搏、去奋斗、去创造幸福的未来。
通过学习平衡论,年轻人既要学会拼搏,又要学会平静。遇到挫折,你平静地去面对它,未来的成就可能就是你的,因为你的容量和承受力增大了。如果你继续较劲,接着存信号,下回倒霉的还是你。
接受平衡理论,关键是能与自己结合,提高自己。要学会用平衡理论去想开和解决问题。有人学习平衡论,开始是为了减少一些痛苦和病症,之后发现对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都有帮助。
其实治病只是让人入门的方便法,只要你觉得还痛苦就有没想开的点。有些人学习后觉得自己想开了许多,不过可能刚赶上人家几年前的层次,人家用哲学的理论或者从其它角度已经想到了。
平衡论可以帮助我们想开很多问题,明白很多道理,面对问题只看到某一个点,就会产生不平心理,我们没有必要就事论事,实际上人的任何一种过分的想法和行为都会带来一种相反的结果。
不用跟一件事、一个人较劲,只要存在就是需要,咱们讲的是平衡。平衡就是教你一套想得开的逻辑,人要乐观,也就是说要做到:看什么都自然,都正常。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在若道平台发布,欢迎转发,反对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