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翀子 图片/稿定设计
文章源于书籍《认识平衡》由王中平老师授权发布
心平健康学如何理解夫妻矛盾?如何运用平衡理论处理家庭关系的问题?本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本期我们来连载本书的第十八章,感兴趣本书的其他章节内容,可拉至文章末尾阅读。另外,【心平健康学(初级)六月线上工作坊】正在报名中,点击链接了解更多详情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睦对社会的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 每个家庭成员,特别是夫妻之间,在共同生活中总免不了会磕磕碰碰、闹些矛盾。这时,双方都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试图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人生逻辑去改变对方。
当对方没有按自己的意愿办时,就开始较劲,其结果是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会加剧矛盾。其实,在你力争去改变对方的时候,自己本身就是在跟对方较劲,在讲你自己的那半边理,就包含了你的偏激点。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去适应社会,而不可能要求社会来适应自己。这一点在家庭中也是一样的,觉得爱人毛病多怎么办?你如果改变不了对方,就先适应他(她)。站在对立面上和他(她)较劲,是不能把对方改过来的。要多角度地看问题,调整自己,这时你会发现对方也在变化。
我在讲学、调病中经常碰到因夫妻之间闹矛盾、两人较劲而得病的。有一位女病人,她丈夫每天吃了晚饭就出去打牌,并想方设法把家里的钱弄出去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紧。她为了拦着丈夫打牌而想了很多办法,还是没管过来,跟丈夫怄了很多年的气,自己得了一身病。
她问我怎么办?我说:
“首先是你能不能把心彻底放下,你要先做到能坦然地面对,再进行心理调整。他玩牌一半是他的需要,另外一半是你的需要。
过去你对玩牌的人看不惯、不理解,你的这种偏激心理,自然就要用你丈夫对玩牌的贪恋来平衡你。他的做法实际是在给你治病,治你对爱玩牌的人的偏激心理。
你不但没有理解,反而跟他较劲。结果不但没有把他的毛病改过来,反而自己为此得了一身的病。一个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低点到高点,又从高点回到低点,如此循环往复。你的丈夫一去玩牌你就拦着他,使他的劲头总也到不了高点,他就总想出去玩。为了他能尽早地达到高点,你能不能帮着他玩?”
我给她出了一个招儿,当时她并没有完全理解,但她照着做了。她把家里的钱取出来给了丈夫一部分,说“你拿着玩牌去吧。这些年为了咱们这个家,我省吃俭用,现在我也想开了,我要用这一半钱出去旅游。”
一周后她回到家,吃了一惊,看见丈夫做了一桌饭菜正等她回来吃饭,这是结婚几年来从没有过的事。更让她吃惊的是,吃过饭丈夫并没有去打牌。她问丈夫为什么不出去玩了?
她丈夫说:“你走后没人管我了,我本想痛痛快快地去玩,可不知为什么一玩就闹心。”她本以为回来后就得离婚,结果不但没离婚,她丈夫还从此不再去打牌了。
夫妻双方有矛盾是常事,但需要相互理解,不断磨合;有的夫妻较了一辈子的劲,结果是两人都存信号。你认为对方的什么行为是你不能接受的,你先把自己反感的观点找到,把为此而较的劲松下来。他(她)这么做,也许正是在点化你的偏激,是对你的平衡的需要。
同样的,对方表现的也是他的逻辑、人生观,对方的“过”也需要你去平衡、制约。
丈夫什么样的都有,妻子也什么样的都有。有的男人特关心妻子,大事小事都过问,也会引起妻子的反感,认为自己没有人身自由。
但有的丈夫在家里什么也不管,对妻子不闻不问,妻子又会觉得丈夫根本不关心自己。所以就需要练到对方怎么问自己也不烦,怎么不问也无所谓。这样你活得轻松了,对方活得也幸福。
夫妻俩有矛盾,因为一件事而较劲多年的情况很常见。当你为此着急上火时,你先用心体会一下是什么原因把你的火逗出来的?
无论对方说什么,你不要站在对立的角度找他的毛病,你跟他较劲说明你没有想开,你的层次没有升华。对方说什么你都坦然面对,慢慢地你就能体会对方的感受,这样才能理解他。
有矛盾不是坏事,家庭中的矛盾是对家庭的制约,所以并不是坏事。出现吉凶祸福,你只需要坦然。找不到平衡,就平静地面对它,这个灾难就能消得相对快些。你越怕、越紧张,就越出毛病。
人存信号的根源在哪儿呢?在于你心不平,自己把自己迷住了。夫妻俩有矛盾后,同时都能放下,用矛盾来发现自己,这时对自己、对家庭都是正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和感受,控制自己的心的平度很关键。
在一般家庭中,通常女士在家做饭干活。高兴时干得平静,但心里不痛快时,什么话不好听就说什么,这时,做丈夫的常说:“你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别干。”
妻子干了半天得不到丈夫的理解,感到很委屈,觉得自己都是为了这个家才这样辛苦,干了半天等着别人的认同,但听到的却是这样的话,自己的火就上来了,开始找理、争理,其实在家里找理,越找越糊涂。
静下来分析一下,你为什么干?在家里收拾屋子,干活儿最多的人,是对脏最接受不了的,你干有一半是为了家,另一半是为了满足你自己。包括照顾孩子。你的这套人生逻辑,就应该是这个结果。
这时你要觉得活儿是为自己干的,火就小了。你如觉得一天到晚都为别人,凭什么对我这样?越想心里越不平衡。
这个现象在家庭里很普遍。为一件事较劲,非要对方说自己对、说自己好,这样活得太累。而且你干好了,别人对你形成依赖,下次还得你干,你就越干越多。你做得好,别人夸你,满足了你的虚荣心;但你总干,就得不到虚荣心的满足了,变成了一种被迫劳动。
劳动让你感到累,心烦了,心里不平衡,怎么调整呢?自己想干什么就坦然地干,实际上在干的过程中你已经得到了满足。我干得好,自得其乐,自己很满足,别人表扬不表扬已经不重要了。
通过对心平健康学的学习,使我们知道有形的现象受无形场的控制,场可以影响你一生。
家长反对儿女的婚姻,有的成了,有的没成,这种反对最后造成悲剧的占大多数。我给年轻人讲课时说:如果当年你们结婚时家长反对过,你们想让自己婚姻幸福、家庭稳定,那么婚后就向家长承认错误。婚前家长过说他哪方面不行,婚后你回家去说他那方面就是不行。你若不说,家长与你们小家对立的力卸不下来。
让家长把当年的不平怨气宣泄出来,把当年对你存的不平心理的场宣泄出来,这样对两人今后过日子有好处,对你们的家庭是正作用,你们的婚姻才能稳固。
大多数年轻人因为当年父母阻拦过自己的婚姻,结婚后闹了矛盾,两人打架也不敢跟家长说,怕家长返回来埋怨,这样危险最大。因为最后家长还是会知道,当初家长对立的力没有卸下来,这时就会加重,来影响这段不稳定的婚姻,结果常以悲剧告终。
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婚姻不要过分干涉,你提示一下就够了,家长的责任是指路。你不管,是做家长的失职,但不能把你的意见强加给孩子,指完了路就行了。
年轻人有他们各自的因果关系,家长不同意子女的婚姻,这时家长越是反对,孩子发现的越是对方的优点,而看不到对方的短处。往往拆开以后,孩子一辈子都怨恨家长,他(她)今后的家庭无论过得怎样,心里也会有不幸福的感觉。
我咨询过的病人中,有不少是因离婚想不开得病的。问其原因,有一些并不是两个人感情真不好离的婚。确切的原因是互相没法容纳,平衡不过来了,最后只能离婚;因为两个人关系特别坏离婚的并不多。
什么原因呢?有些实际是好过头了,已到了平衡的高点,物极必反。这里有个平衡点的问题。不论男方女方,要用你的容量把对方装到里边,对方才走不了。有的夫妻俩好过头了,对对方越好,对方心里越难受。
离异家庭的孩子中出现心理障碍的较多,出现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离异,而是离婚后,家长心态调整不过来,这种场返回来对孩子的造成的影响。
有的离异家庭的母亲常跟孩子说:你父亲不好,在外边如何如何。使孩子从小就存了恶性心理,长大后自己成家了,因存有那段恶性信号,就会出现不良心理,将来会给他带来相应的平衡。
每一个地方,都需要维持一种平衡,平衡反映在很多方面。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因为你产生了不平静的心情造成的,不是事情本身引起的。学习平衡理论,有好多事就能想开了。
学这套理论之前总认为自己正确的人,现在可以重新想一想,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是否能改变自己很多处理问题的方式,改变自己对待事情的看法。
社会上人们常说:家庭是我们避风的港湾,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去营造它。家庭更应该是温暖、是关怀、是和睦、是理解、是默契、是自由、是宽容、是放松,更是我们互相帮助消信号,不断完善自我的地方。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转载于若道平台,欢迎转发,反对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