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是一篇深度探讨科学与占星学的文章,内容干货满满又有趣。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也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讨论。
这个骇人的现象使很多物理学家着迷,他们都试图用复杂的方法来解释这个现象。戴维·玻姆抛出了一个大胆,却十分直接、简单的想法:宇宙就如同一张巨大的全息图,它的各个部份既包含于整体之中,而整体亦包含于个体之中。宇宙的各部分之间是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
全息相片每一小部分都包含着整个相片的完整影像。如果我们把一朵玫瑰的全息相片分割成两半,会发现每一半都有整个玫瑰的影像。如果我们把这一半再分为两半,然后再分下去,每一小块相片中都会包含着一个较小的、但是完整的原来影像。
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银行卡片上就有全息防伪标识,如果我们将它剪成许多碎片,每个碎片都包含原来图片的完整影像。
再延伸一下,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非常多,将一根磁棒折成几段,每个棒段的南北极特性依然不变;一面镜子碎了以后,每一面小的镜片仍然能够被当成镜子使用;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了这个人全部的遗传信息,所以克隆技术才可以利用一个细胞复制出一个人来。
这与分形几何学不谋而合。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思想是客观事物具有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局部与整体在形态、功能、信息、时间、空间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例如,一片雪花每一局部都具有和完整雪花同样的图案,罗马椰花菜上的局部都是整体花椰菜的形状。
全息理论给玻姆带来了灵感,使他相信,基本粒子能够彼此保持联系,而不管它们之间的距离多远,这样的粒子并不是分离的两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某种更大整体的两个部分。
为了便于理解,玻姆用“鱼缸里的鱼”来做比喻,在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中放进一条鱼,两台相互垂直的摄像机观察鱼的活动,图象直接在两台电视机上播放出来。在电视机里我们可以看到,两条鱼分别作着方向相反、速度相等的游动。如果其中一条鱼的状态改变了,另一条鱼的状态也立即随之改变。
玻姆以此展开对超距作用的解释:
“两个同谋粒子应当被视为同一六维现实的两个不同的三维投影,在三维空间看来,二者没有相互接触,毫无因果关联;而实际情况是,两个粒子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非常类似于上面所说的鱼的两个电视图像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
因此普遍地说,隐缠序必须被扩展到一个高维现实,这个高维原则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包含整个具有其全部‘场’和‘粒子’的整体宇宙。于是我们必须说,全运动在高维空间中卷入与展出,其维数实际上是无限的。”
在玻姆所构想的宇宙的本体论图景中,宇宙真空的高维隐缠序被激发而展开和投影为三维物质世界的显析序,而这种物质显析序又不断卷入为宇宙真空中的隐缠序。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肉眼可见的三维物质世界的独立个体,实际上是更高维整体的一个投影,我们由于不能理解更高维度的整体性,而误以为我们所看到的一个个人或物是独立的个体。
波姆的量子力学理论也受到东方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的影响。
1961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妻子在公共书店翻阅书籍时,发现了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的著作 《最初与最终的自由》这本书,他的妻子看到一句话"观察者与被观物",觉得可能与量子理论有关,就指给玻姆看,玻姆看了这本书觉得很伟大。
玻姆从这位东方哲学家的著作看到观察者与被观物不可分的观点与量子理论的整体性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于是他从东方哲学家这里获得了逾越物理学去探索人类意识真谛的巨大力量。
玻姆的宇宙全息论与佛教“法法同体,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粒尘沙无不是一个世界”的宇宙观如出一辙。佛陀在《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宇宙万物都是幻影,缘聚缘散。
这也应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她的观点,这就是佛教。”英国诗人布莱克也有类似的观点:“在一粒沙中,见到全世界;在一朵野花中,见到天堂;将无垠,握在掌中;见永恒,于一刹那。”
玻姆说“科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描述自然,而且在于理解自然”,当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很多现象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意识与潜意识、佛教的空性、太极的阴阳、中医的精气神等等描述的实与虚、有和无、1和0,都在表达同样的宇宙本质,虚、无、0不代表不存在,只是隐背景罢了。
占星学更神奇的是与共时性的关联。共时性的概念由荣格提出,在他职业生涯的某一时刻,他注意到外部世界的事件似乎与内在的心灵状态相一致。这些相关性不是基于因果关系的原则,而是在象征意义上关联。
也就是说,内在和外在的事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意涵。在他和他的病人的经验中,存在巧合与梦境相关联。他也注意到东方世界的科学(易经)多是基于这种不规则性,而不是因果关系。
因此,“共时性”被定义为“一定的心理状态与一个或多个外部事件同时出现,对于某一瞬间(精神)状态看起来是平行的、有意义的——在某些情况下,反之亦然。”
从想到这个原则,到最终就这个题目写一篇文章,荣格花了20多年的时间,讨论它是一个过于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这期间受到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Pauli)不断的鼓励。
荣格从心理学的角度,泡利从物理学的视角,两人合著了《自然与心灵的阐释》(The Interpretation of Nature and the Psyche)一书,向科学界介绍了共时性理论。
荣格认为,共时性源自宇宙的深层秩序,不是表面事件相关的直接因果关系,有必要把世界看成既是物质现象,也是心灵现象。心灵和物质可以是一回事,一个从内部观察,一个从外部观察。也正是荣格对意义的关注后来成为玻姆在量子力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荣格在《共时性——个非因果关系的法则》一书中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女病人,她的思想非常的理性,“治疗陷入了绝境,似乎没有出路。”
他阐述道:
“在治疗过程中的某个关键时刻她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给了她一个圣甲虫。她对我讲述这个梦境的时候,我正坐在椅子上,背靠着关闭的窗户。突然,我听到了在我身后有一个噪声,像轻轻的拍打声。我转过身,看见一个飞虫正丛窗外撞击着窗户玻璃。我打开窗户,在这个小家伙飞进来的同时,在空中抓住了它,一个金龟子科甲壳虫,在我们生活的纬度,这是最接近病人梦中梦到的圣甲虫的物种。”
这一事件让病人无比震惊,使她充分放弃了理性,治疗才得以开始。圣甲虫是重生的一个经典象征、给予了这一事件象征意义。在这本书中他研究共时性所用的实验资料就是一些婚姻伴侣的星图信息,他提到西方的占星学、炼金术是唯一与东方的文化观念之间不存在差异的。
懂占星学的人会经常觉察到这种共时性。比如某一天你思考着一些问题,打算通过学习去解决这些问题,你打开互联网,一些信息映入你的眼帘,正是你想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你当天的行进星图,行进水星正跟某颗个人行星形成重要的相位。
又比如一个行进海王星四分中天的男士,他对生活的现状感到幻灭,因为公司裁员,他刚失去一份已经干了二十几年的工作,随之丧失的是他的社会身份,他不知道他是谁?
这是海王星行进的常见意义——即一个常常带来幻灭、疾病或丧失的谦卑时期,一个需要臣服于更高力量的灵魂之旅。星图就这样揭示了一个外部事件与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共时性)之间有意义的巧合,外部事件与内在心理状态彼此同时发生,互相依存。
事实上,共时性的非因果关系原则与量子力学的非因果关联一致,星图作为宇宙时空的投影,既可以反映主观现实也可以反映客观现实,外部事件与内在心理状态都是更高维实在的投影,所以他们之间存在有意义的平行关系。
因为外部世界发生的事件始终与内在的心灵状态相吻合,这让占星学可作为一种隐喻性的语言或工具去解读共时性经历的意义,并将其放置于更宏大的宇宙论背景中。
看到这里,很多人不禁要问,这种共时性怎么没有发生在我身上?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共时性事件不会加以关注。即使当我们经历非常突出典型的共时性事件之后,我们的惯性思维会自然地屏蔽对这一类事件地感知或思考,或简单把它们归类为巧合。
因为我们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模式是物理因果律,也是当今世界的思维规则。根据经验,共时性事件在情感高度集中的时候发生的频率更高,例如面临死亡、疾病、危机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意识的门槛降低了,潜意识占据优势,会比平时更有机会冲破意识的防护带,进入意识的视野(像在梦中发生的一样)。
这些冲进来的内容进入显意识的范畴后就会被我们感知,当这些内容与外部事件一致时,共时性现象就发生了。
玻姆说:
“意识的易于把握的显内容是被包含在更大的隐缠背景之中的。这背景可能类似与充斥着被感知为空的空间的能量海。正如空间中的浩瀚能量海呈现于我们的感知的是一种空洞或虚无的感觉一样,显意识后面浩瀚的无意识背景以及其种种蕴涵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存在的。
这就是说,它可以作为一种空洞、虚无而被感知,在其中意识的通常内容只是正消失着的小小花絮。”
这描述的正是心理学上的意识与潜意识,意识的背后是一片能量海。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脑不是意识的生产者,而是意识的接收器,意识来自潜意识。现在正念冥想流行,冥想过的人都有体验,我们大脑的念头不停在升起,大脑无法控制(如果意识由大脑产生,大脑应该可以控制才对),这些念头就像大海的小小浪花,一会又消失得无影无终。
好了,是时候把我们久已遗忘的世界整体观念再次带入我们的视野,宇宙是一个动态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体的,包括心灵和物质,外部和内部,万事万物皆为一,彼此不可分割。用分割的视角看待与思维是有局限的,并没有什么独立的存在。
物理学的不断进步,使人类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与东方哲学的高度一致性,未来的科学应该是现代科学和古代哲学有机结合的成果。为了更深刻的理解世界和自身,人类需要将东方的整体观、系统论和西方的分析法、归纳法相结合。
科学是理性主义与实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哲学思辨与实验观察的方法不可偏废,片面强调任何一个都不符合科学精神。
Ashley 2022美国占星心理学学院&若道占星双认证核心课程毕业生 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心理分析两年课程在读 同济大学/工学硕士 微信:saman-tha1 微信公众号:Ashley心理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