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翀子 封面/书君 图片/蓝女巫(Dall E AI生成)
本文尤其适合,冥王星在3宫的人,水星在天蝎座或8宫,水冥相位,南交点在双子座或3宫,双子座/射手座及3-9对宫人必读。当然,它也必须适合每个人!因为这是冥王星系列的最后一篇!作为一个总结,会有很多熟悉的身影,都来汇聚一堂讲故事。行运的木星和天王星,相继进入双子座,水星即将逆行,此刻正适宜来极尽深度地了解一下双子座原型。冥王星的每一篇,我都在保证知行合一。写作冥3的今年,年初给自己立下了一个任务:奋力补足多年来其实一直不情愿触碰的那件事--自媒体(一种出于冥王星情结的顽固抗拒)。是时候放低姿态,下到3宫见市井...... 我会永远感谢土星入8宫过日海的这一年:全方位祛魅!2024,我所见丑陋的东西,比这一生都要多。以致信息茧房生态都被破坏了。曾紧闭仙女的眼睛不屑于观看的,都充分见识过了。包括爱情的。是有意逼迫自己去看,且需要一口气全部看完它。过度忠于自己的人,终于拿出了人生唯一的半年,不做自己试一试?几个月低频的黑洞期,只为体验冥3的每一个死角。所幸,很快完成任务,能量现已归位,身心重返光明!一句心得:人永远不该做与自己不同频之事......之后,我则可以主动选择不做哪些事,但我绝不能允许自己从未知晓过!这一句,也正是我们冥3的本色。
对我而言,言语已经变得沉重,它几乎不能使自己摆脱与灵魂的争斗。知识的充满开始威胁到我,我的知识有成千上万种声音,像一支怒吼的狮队,当它们说话的时候,整个空气都在颤抖,我是毫无防备的牺牲品。让这个聪明的科学智者远离我......但重要的是,我得以摆脱评判之蛇,而它只以治愈之蛇的样子出现,但是在你身上却是致命的毒药和痛苦的死亡。
强迫式学无止境的结果,必然是导致了信息过载。庞大的资料库日益膨胀着,导致情绪焦虑失控,却又随时面临系统性崩塌瓦解,严重威胁着安全感。这让他们的灵魂长期处于一种持续的焦躁不安中,难以稳定!冥3的知识体系架构,注定会周期性被颠覆,总须不断重生。亲测这是一个无解的过程,曾竭力想使我的资料库能达到一种理想的安稳状态,以平息秩序感的焦虑。却剪不断理还乱,终是徒劳。从信息爆炸的时代伊始,到眼前的AI纪元。断舍离,始终是个令人绝望的体力活儿。渐渐地,我早已放下了这种妄想。冥3的执念日趋佛系了。碎片化信息时代,尤其让冥3思虑过度,心语混乱。如何不被四面八方的意见观点想法所带偏?首先练习止念,注意到你奔腾不息的念头,降服思维的猴子,让烦忙的心安定下来,去聆听觉察内在本自具足的真理,冥3的情绪安全感方能获救。思维和意识休止的时刻,方见真心,静生“慧”。

起初,那有节奏的蓝色的浪潮涌进了海湾,使它染上了一片蓝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连躯体也在随波逐流地游泳;只是在下一个瞬间,它就被咆哮的波涛上刺眼的黑色涟漪掩盖,令人兴味索然。好像平时把各种东西束缚在一起的锁链被砍断了,它们就上下飘浮、四处纷飞。人生是多么漫无目标,多么混乱,多么空虚。她匆匆忙忙干了这样又干那样,可是岁月在悄悄地流逝,一切都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彩虹罢了。
冥王星,正是那种永无可能从根本上被满足的欲望之痛苦。正如叔本华说:“欲望和厌倦是人生的两大支柱。” 厌倦,恰是两次欲望之间的空档期,它是欲望达成后的空虚无聊,期待着下一次欲望的召唤。人生便是在欲望和厌倦两极之间难以挣脱的此处又回到了冥王星系列那经典的普遍公式,关于进化欲望之根本矛盾。对于冥3则是会不停遭遇到情绪安全与追求新知的矛盾。往复于稳定收缩期与欲望扩张期的交替循环挣扎中。他们一面渴望拓展知识架构,来满足灵魂进阶的欲望需求;另一面,安全感的需求又会使其急于打造一个稳定的基础架构,比如建立一种明确的观点。但因冥3对喷涌的新信息,根本就难以熟视无睹。于是对新信息新经验,同时感到吸引又排斥,而陷入新资讯总要破坏旧基础的恶性循环。其实,知识体系周期性地经历颠覆重建,是为助其拓展边界,打破僵化偏狭的思维定式。削减冥3在知识上的限制,建立全新的基础。尝试以移步换景的动态视角,接纳内在中心不断调整变动的进化目的吧。“灵魂需要的是你的愚蠢,而非你的智慧。完成此时此刻的超越,就像不眠之夜一样令人痛苦。换句话说, 就是超越你自己的对立面。”——荣格其实,3宫人关心的是意见,而非真理。要明白真知并非你自以为是的意见和准则,亦非任何逻辑思考的产物。游走于观点之间的人,最容易背离真理。你会发现,收集到的所有资讯,常互相矛盾,难以被整合到一起。因那里既没有焦点,也没有基础,故难以形成统一的观点视角。而这正因你缺乏直观与整体感所造成的。若能以一种核心的宇宙法则作为观察原型和底线基础,便能避免被零碎的观点意见所障目,被局限的经验事实画地为牢。即为散落的叶子,找到枝干的脉络。用知识体系吸附观点。才能为你头脑中所有漂浮的讯息找到那根穿珠子的完美底线。我已用占星学找到了。不敢说这是唯一之路。但对我而言,它已是一个最完美自洽,天衣无缝的原型系统了。着相,是冥3的陷阱,即当你认同任何一个具体事实作为自身想法之时。或许冥3的整个进化旅程,就是在努力破除一切相。我认为甚至这也包括9宫宗哲那些......因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尼采说,一切皆诠释;维特根斯坦说,语言即世界;知识障太多,分别心就越难超越。让你无暇去看到内心自动生发出的真正觉悟,智慧因此搁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宫人格物致知,力图通过获取更多事实,来看清世界的全貌。而一切通过经验所斩获的“外物”,本质上都是有限的...... 有限之物只能继续带来匮乏,故令你始终无法安全。冥3应时时警觉,认知的有限性与宇宙的无限性。人类被语言限制了认知,语言的边界即是思想的边界,人们难以理解超越语言描述之外的世界。而真实的世界,远在言语之外。也正因此,许久以来,3宫的天花板,成了探索未知世界的致命瓶颈...... 而究竟什么是无限呢?这是一个相关冥王星议题的普遍追问。“人是多么擅长将思想视为己出,以至于最终将自己和思想混淆在一起。难道你生活在自己思想的世界中, 就一定成为自己的思想吗? 而你的思想不过就像是你身外世界的树木和动物, 它们都是你的身外之物。对我而言,我的思想更多是文字内容,而非世界本身,我对自己的思想世界的想法是:它就是我。”——荣格这里,先从双子射手对宫,三宫与九宫的对照,来循序渐进,一步步走向迷宫的出口......他身上没有那种使人和人能够互相接近的亲切感。他老是态度冷淡;老是高深莫测;简直就像一个善于故意做出一副一丝不苟的神气来让人望而生畏的学者。我那些华丽的辞藻(比如怎么样描绘月亮)从来没有得到过他的赞赏。另一方面,他却非常嫉妒我对仆役们的应付自如。
我认为,归纳法和演绎法作为两种重要的推理方法,能最好地解释三宫与九宫本质。3宫思维方式更接近于归纳法,即从具体到一般进行推断。通过具体的观察和实例,得出普遍性结论。3宫强调具体的信息处理和交流,通过观察学习来获取知识。归纳法能助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做出很实际的决策;9宫思维方式对应演绎法,即从宏观视角来理解世界。从普遍一般性原理推导出具体的结论。9宫注重大局和总体原则,通过宏观的原则和信仰体系来理解世界。演绎法助其在复杂的哲学宗教问题中寻找答案,形成系统化的世界观。取法乎上,寻师经典。从源头出发的演绎法,固然显得相对高大上,然而,演绎法的主要风险局限在于,它依赖其推理前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否则推导出的结论也会是谬误的。比如牛顿力学和量子力学的例子。而量子力学又何尝不受限于时间空间的框架?人类的缸中之脑,似乎注定了所有前提的局限性。个人认为,9宫的宗哲观也是一样,假如它本不适合于你个人的灵魂进化功课,所有人都一刀切地去修同样的方向,end up也是梯子搭错了墙。
《道德经》中的“为道日损,为学日益”,表达了修道与学习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和方法论:修道注重简化和减少杂念,而学习则注重积累和增加知识。这两个概念与三宫和九宫,及演绎法和归纳法,也都可相互关联。代表哲学宗教的九宫,更注重对世界和人生的宏观理解与追寻。九宫对应“为道日损”,通过哲学精神实践,减少复杂的外扰,追求内在的平静和智慧,达到对人生本质和宇宙规律的简化理解。可类比演绎法,从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具体结论。三宫则对应“为学日益”,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来积累知识经验。注重具体信息的理解获取,致力于增加知识储备。可类比归纳法,通过积累具体实例和数据,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许你会认为将生命专注到研究上的人会在更大程度上使自己过上精神和灵魂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也是外在的生活,就像一个追寻外在事物之人的生活一样。诚然,这样的学者不是在为外在事物而活,但是在为外在的思想而活。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他的研究对象而活。”——荣格
语言即世界?冥3荣格提醒人们:小心成为文字的奴隶。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常对读者说的话:我所谓海王体的文风,就是致力于让每一个触点都通往无限......飞鸟藏山,不尽则无尽。故能常读常新,且读且停。咨询中,也始终以拒绝铁口直断为前提!得益于12宫配置,冥3我仿佛天生就懂文字的界限。其实群星金牛双子的维特根斯坦,后期也有殊途同归。

我加入自己的思想,把它们变成一张庞大的文字网,不仅网住了我的学生,我也深陷其中。我过度耽溺于文字和名目,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可恶产物,又赋予它们神圣的力量。是的,我们甚至相信它们是真实存在的,相信我们自己拥有神圣而且赋予文字的神圣。他像其他哲学家一样,能够创造出语言,是语言艺术家,但文字不应该成为神。如果你相信文字,那么作品就在你的面前,亘古不变。但如果你相信文字指代的内容,那么你的探索将永无止尽,而你也必须踏上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因为生命不仅沿着一条有限的道路走下去,也沿着一条无限的道路前行。但无限让你焦虑, 因为无限令人恐惧,人性与无限不相容。因此,你追寻有限和限制,这样你才不会失去原我,跌到无限中。限制对你极为重要。你迫切需要只有一重含义的文字,这样你就能够摆脱没有边界的歧义。一本书可以读很多遍,或许你已经烂熟于心,但尽管如此,当你再次阅读书中文字的时候,会出现某些新的东西,甚至是你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新思想,每一个字对你的精神都有用。但如果最终将这本书放下一周,在你的精神经历过各式各样的变化之后,当你再拿起这本书时, 你又能够理解到大量新的东西。文字的组合不是只有一重含义,但人们为了获得清晰明确的语言,倾向于仅赋予文字的序列一重含义。这是一世俗和狭隘的倾向。如果你在更高的水平上洞察神圣的思想,那么你会发现文字的序列不止有一种正确的含义。只有知道文字序列的全部含义才是全知,我们在试图掌握更多的含义。我阅读福音书,寻找更多的还未出现的含义。我们知道它们的含义就在我们面前,但不知道它们指向未来的隐义。宗教的本质是相同的,每一种后来宗教的形式都是早期含义的呈现。
冥3的对应点,是九宫/射手座。所以,解药就是需要培养9宫(甚至于12宫)的直观力,为脑海中一切漂浮的知识,找到所依的底线。冥3应发现经验事实的局限,去追求整体性的真理。3-9对宫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关于,树叶与枝干,哪个先行的问题。即能认清宏观与微观,真理与事实之间的关联。能在心智与直观之间搭建桥梁。
爱好者:3宫人是爱好者,是好奇之人,他们执迷于具体的东西,琳琅满目的感性世界,耳朵被四面八方的意见充满。意见,指向的是朝三暮四的“变”。这种好奇的爱,是肤浅的涉猎。浅尝辄止地去爱可见世界中,千变万化的具体事物。在影子迷宫中跌跌撞撞,只因心中没有任何清晰的原型。并不知道每一个事物的实质。爱智者:9宫人则爱智慧,是哲学家视角,追求理念和原理。这些人目光澄澈,爱的不是具体事物,而是爱着全部,是更深沉的爱。爱的是可知世界,它指向事物千差万别多样性背后那个永恒不变的本质原型。所以智慧,才是真正的知识,因它最终指向着坚定不移的“有”。所以说,哲学家追求的是“真知”。而爱好者关注的只是 “意见”。智慧指的是不变的“有”,意见指向着飘忽不定的“变”。智慧的本质,便是对“有”的执着,不为了学得多,而为了深而透。即能超越具体的事物,去深入到背后那个单一静止不变的理念原型层面,把握到了所有这类事物共有的那个本质,以此作为归类的前提,那么不管具体事物再多变,都没所谓了,因万变不离其宗。而爱好者的低级错误,是深陷于始终在生灭变化着的具体事物中,不但总无法一网打尽,且会遭遇信息时代的没顶之灾。这就是3宫人的负累!
“我还是自己思想的受害者。当我能够让自己的思维平息下来时,那么我的思想,就像那些桀骜不驯的猎犬一样匍匐在我的脚下?当我的所有思想都在咆哮时, 我怎能希望听到你更加响亮的声音,看到你更加清晰的脸庞?”——荣格
“现象”与“自在之物”,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的一对概念。认为我们通过感官和知性所认识到的世界只是现象界,它是客观表象的世界,是感觉的世界及知识的世界。而自在之物则属于本体界,是现象背后的真实存在,它才是世界的内核本质。物自体,是不可知的,但可以被思考。而现象界,才是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唯一现实。我们能感知与研究的,只是现象界。星图上的第3宫,即是这个世界。
与占星学中三宫九宫的象征意义相互呼应。三宫即是充满具体事物的可见世界,代表了日常经验得到的现实和初步认知的信息。这个现象界,它既是感官的世界,也是知识的世界;只是自在之物在我们感官和理智中的呈现。九宫则是理念和本质的可知世界。是事物本身的真实存在方式。9宫代表了超越日常现象界的经验,对更深层次的真理之探索。而关于自在之物这个世界的内核,倒底应归结于9宫还是12宫,不同哲学家的定义都有所不同。后面有探讨。但在木海人我这里,9-12常常是一家,至少都通往了某种直观力......叔本华的哲学从起点就在回应康德。虽然康德并未说过现象界不真实,也未否定科学知识。但双鱼叔本华则认为现象世界就是一个弥天大谎。即充满了3宫式的捷径和误导。认为我们应该从现象界这场梦境中苏醒。且他认为感觉的世界与知识的世界,都是假的。因科学规律是大脑遵循经济原则,高效指向生存竞争的捷径。即花费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最大的效果,用最少时间收集最有用信息。这种描述尽管有助于竞争目的,却只能是生命的外行。因初衷就根本不是为了去真正理解现象背后的真实,它只能作为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简化方式。出于这样的认知过程,根本无法触及现象背后的本质。只能算作走马观花地在勘探地形,素描宫墙,绕行一圈,也没能找到进入真相的宫殿之门。这令我想到了进化论与自私的基因,博物学家们的视界...... 终其一生都只是在描绘现象世界,表面了解,难及究竟。这不正是理解与知道的距离吗?科学家用定理公式概念来推演物理世界,企图以此囊括宇宙的整体精妙,必然会忽略到更完整的图景。无论建构了多么庞大的知识体系并分门别类,但它们都是有限的。用有限来装载无限,注定杯水车薪。深陷其中,只能背离真理。而这种侧重经济原则与虚构化的大脑功能,旨在为物竞天择和趋利避害服务,这些理性知识虽能成功把握表象界的客观规律,但尝试洞察本体界时,科学知识必是外行!我们现在所知的一切,都只是基于人类的“观察”……能观察到的东西,不过都是主观的模型,而非客观的描述,即完全不能代表自然本身的样貌。科学绝非真理。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开始,倾向划分感觉的世界与知识的世界,柏拉图在倡导要从低级的感官世界去上升到高级的思想境界,即从3宫升华到9宫,有如南交双子北交射手之路。但在叔本华这里,他其实模糊了对3-9两个世界的区分。因他认为感觉的世界和知识的世界都是假的,后者甚至更荒谬。双鱼叔本华,倡导醒来,这很12宫。但与12宫的无为相比,他选择了一条更为有力的路径!致力于穿透现象界的虚妄,从中洞悉它最内在的本质,即世界本源的力量。有别于柏拉图倡导的飞升动作,叔本华倡导的却是下沉。就从现象界的入口下去,去看见万物之中都汹涌着的生命意志和欲望,而那里恰是世界意志的映照!即要沉入3宫,去揭示表象背后的那个黑暗混沌的宏大力量!去究极清晰可见的现象背后之终极成因。这真是一个很冥3的动作!还有什么人会想要去“洞穿现象”啊!去查了下,叔本华是南交双子,北交射手。私以为,3-9之间的循环,仍是死循环。想要究极,不能不假以12宫!至此,就与荣格那些3-12宫的意象又开始吻合了...... 语言不仅是狭义的3宫语言,还有一种“语言”,应该是秘而不宣的。它来自于意识混沌中的指引...... 得意须忘言。“我想经过一番洁净之后,穿着白袍下到你的深度......伟大的文字,不是一句一句地诉说,也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诉说,而是一个形象一个形象地诉说。如果语言是符号,它将毫无意义。但如果语言是象征,它就意味着一切。象征是从口中说出的话,人不是在简单地讲话,而是将原我的深度用有力量和巨大需要的言语表达出来,出乎意料地把自己置于舌尖上。”——荣格

作为3-12宫的代言人,我星图核心价值的3-12月金木星群,与荣格的日海四分精准吻合。我个人的学习方法,有时虽是自下而上,但因有海王体护航,即宇宙每分每秒都在帮我排课表一般。每当我准备好自己之处,下一秒宇宙老师就会立刻让我看到下一步的相关信息。曾在海王体多篇文章中,写过的一句话:受海王星消融力影响的我,总习惯往一切思维的平行线段中,添加一道贯通的笔触,探寻共性,跨界并联,像是第五维度的使者。直到无独有偶,我看到关于叔本华的这句话:欲望和认识就像是一条无尽的直线,而直观呢,就像是瞬间斩断这条直线的“垂直线”。直观的特点,是它不在时间流里面。直观只在当下的一瞬间,就洞察到了整体。与之相比,欲望是低维的,终归手里空无一物。科学则在推理的路上,成为经验的囚徒。它们都在线性中亡命地奔跑着,难以挣脱维度之困。而审美直观,则能从欲望洪流中挣脱出来。静观的主体,通过纯粹的注视,洞彻天地,拥抱了太阳(太阳喻中的太阳)。故艺术可以作为一种直观的手法,因它是超脱线性时间之外的存在。尽管它仍不算是终极的解脱,即治愈人类痛苦的终极解药。只因美也仅是瞬间的直观,非能永恒。故此处,我将艺术形容为一个切片,或整体直观的一个横截面。而整体直观呢?那个永恒的真实......道,那个终极本体,我想像它是个包裹在一切现象最外层的存在...... 无边无际,是以永恒;又或者它本就在一切众生的内部,无形无相,无处不在。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实它本应是超越了一切想象与描述的"不可言说之物"!是出离评判的空寂。故言语道断。毕竟相对于3宫这个小管道,12宫象征的它实在太大了...... “物之极也,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意有所及”之境。而倘若能无条件接纳世界本来的样子,与这个整体合一,如此你就是世界了,安命于其中发生的一切,没有拒绝便没有痛苦,以此达成永恒至福至乐至人之境,获得绝对自由与安全,是以消解人生问题;又抑或是,继续在摩擦中痛苦地活下去?然而,知易行难。那么,如何与之合为一体?我想,若追求绝对浑然一体的永恒,你也就彻底停下了吧?其实,比如当你在个体意志中停止而睡去时,却等于你在世界意志中彻底醒来了...... 是又一次,又再融于了那个整体。所以,12宫的境界,它要的是我们的彻底消融,臣服与交付。洞穿自在之物的意义后,作为现象完全寂灭前,那笑而不语的微光...... 就叫作生的勇气吧。那种临“危”不惧的坚定,才是人活着时要修的要事吧,总好过形式化的空寂?所以,这就是我个人与叔本华和尼采的共鸣之处吧。不觉之间,此处似乎loop回到了《冥王星系列-序言》开头关于意志力的段落:“我认为这个力,就是进化占星中冥王星所担当的角色。”
山洞里,住着一群看皮影戏长大的奴隶。从小到大只能盯着洞壁上的影子看,却无缘接触真实的世界,故他们将所有声音归因于那墙上的影子。影子在灵魂中深深扎根,成了他们心中唯一的真实。眼睛早被影子晃瞎了,哪怕真实摆在眼前,也视而不见了。在获得一个彻底的生命转向之前,影子世界需要完全瓦解才行。但随着惰性的形成,他们早已失去了觉醒的动力。再想从皮影世界中挣脱,须历经无比艰难的心路历程。懵懂的盲人要如何升级为目光澄澈的智者?《理想国》中,柏拉图用太阳喻,提供了光源与存在之根。即用表象世界中具象的太阳,来隐喻可知世界里那个终极的太阳!这个最高主宰和真实。这两个世界之间是怎样相互映照的呢?此处让我想通了投影理论。3宫具象世界是9宫高维世界的投影。通过直视太阳,激活盲目的灵魂,让眼睛挣脱可见世界的茧,向着抽象理念本质的世界飞跃。将灵魂引导到更高的境界。所谓醒来。
真正的哲学式教育,旨在唤醒你灵魂中原本就有的视力。而非填鸭式地将外部的视力强行植入盲人的眼中。宇宙真相需要用深邃的内视去观看。其实每个人的内在都潜伏着能洞见真理的直观力。即本自俱足。但需要等待契机,擦拭这种尘封的视力。明心见性。从经验走向超越。当眼睛终日望向浑浑噩噩的影子,便暗淡模糊起来,其中就只有变动不居的意见了,失去理智;但当灵魂之眼注视被真理和实在所照耀的对象时,就会重现澄明,洞见真相。从观看变化生灭的多样性,到直视永恒之物的“一”。柏拉图指出的是一条南3北9的出路,看山不是山;但《理想国》的故事还在继续,下半场则是要由9宫再回到3宫,看山还是山!即进化关键是,还要能回来!冥9中那些直抵天国的觉醒者,不止要独善其身,自闭于象牙塔,还应兼济天下,回到洞穴,去教育启蒙世人,去唤醒那些看山是山,仍在3宫皮影戏中昏睡着的奴隶。觉醒者的道路不应是单向的。然而这条返回之路却才是最艰辛的。因你的双眼已不习惯看影子了,对现象世界中人们追逐的欲望功利的影子,失去了兴趣。你将显得孤独而另类,且在既有的游戏规则中甘拜下风!在3宫世界,真实正义的觉醒者却似乎永远也竞争不过假装正义的影子专家,甚至被嘲讽被惩罚。此刻我想到了罗翔的视频:“在经验世界中我们画不出完美的圆,但在洞穴之外,完美的圆是存在的......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实这些经验现象,不仅在外部世界形成着二元对立。收归个人内心,不也是如此善恶混杂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经验世界原本就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死亡...... ”这不正是冥王3宫的归宿吗?
而眼前这个时代的洞穴隐喻是什么?信息茧房的皮影戏,走马灯一般,晃瞎了谁的眼?一步不慎,你就入局了,洗脑式轮播开始了,消费榨取你的能量。人们都在观看着什么?乱七八糟的观点和四面八方的意见,那都是些别人刻意想要让你看到的,连文案架构都是被套路过的。还有几个人能时刻清醒跳出,继续维持独立思考的?巧立名目的流行词儿,层出不穷。对号入座,你就被模塑。直到连双鱼最浑然天成的松弛都要被变成一种“感”?恶心到冥3我汗毛直立!各种“感”,成了“空心时代”对“模仿”的默许......我从《冥5》中的蜥蜴,写到《冥11》中的乌合之众,终于全都体会到了癫疯魔幻现实版。难道这就是每个活着的人睁开双眼需要观看的东西?我经常为此悲哀到了极点。真善美不一定输给了假恶丑,更可怕的是输给了假大空。真假,都输给了淹没;善恶,都败给伪善;美丑,都投降于“形式”。千人一面,花枝招展。涂有形式,毫无灵魂。无论水瓶时代多么漫长,我惟独相信的仍是“无常”!物极必反。“紫罗兰和黄水仙都开花了。但是,白昼的寂静与光明和夜晚的混沌与骚动同样奇异,那些花草树木站在那儿,瞅着前方,向上仰望,却什么也没看见,没有眼睛,有多么可怕。”——伍尔夫
踩着3-12宫群星冥王运尾声的战鼓,伴随最后一宫自家冥王星的落幕,我自认已当之无愧地实现了冥3人的核心存在价值,那就是,去帮助3宫的世人们,彻底认清看懂各种“影子”吧!外在"时代精神"中的,以及内在"深度精神"中的......感恩宇宙共时性的全程合作!尽管我天生擅长洞察心理精微,但其实对“人性”却曾始终选择视而不见...... 如今一旦决心正视人性,立刻便能洞若观火。想起来荣格的话:“(蛇的)诅咒伤害不到有蛇的人” ...... 冥王3宫的我,历时五年,撰写的这套《冥王星十二宫位系列》,堪称是一场自性化的炼金术之旅。不急不徐,完全遵循宇宙共时性引领,跟随个人命运节拍起舞,将12种冥王星一章接一章适时打开,到每个圣殿去杀死一位金发碧眼的英雄,下到每个地狱中与撒旦阴影整合,再重新从每一个蛋中重生站起!自渡渡人,亲历亲为。知行合一!至此SELF真正完整。南交8宫双鱼,作为累世的圣母,此刻心中的呐喊:终于,我有“蛇”了!
死去的太阳神,化作圣甲虫。将新生的太阳,滚向东方的天空......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在若道平台发布,欢迎转发,反对抄袭。
蓝女巫
英国伯明翰大学 市场营销学硕士
职业占星师/专栏作者/芳疗师/珠宝设计师
中国首批ISAR英文认证占星师(2012届)
微信公众号:cecilia_s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