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內心的喧哗
视频翻译:Samson Zhong 审译:HANJINGJING
那是Eleanor Longden来到TED讲台的十年前。她满怀期待地开始了大学生活,看起来乐观又活跃。谁也不曾料想她身上即将发生的事情。
第二学期刚开始,正当Eleanor哼着歌收拾书包准备离开教室,听到一个冷眼旁观的声音:“她要走了。”环顾四周并无一人。那声音清晰果断,怎可能听错?她震惊地逃回家,那声音竟如影随形:“她在开门。”
Eleanor每天都会听到那个声音以旁观者的语气叙述她做的事:“她要去图书馆了。”“她要去上课了。”有时声音也会带有情绪,比如当Eleanor藏起愤怒,声音就会沮丧。
朋友和她说,这是不正常的幻听,要去治病。这时那些声音听起来也不再那么友善。
Eleanor去找校医,说起她内心的焦虑、不自信、害怕未来。她之前只是拿什么都不怕的想法欺骗自己,觉得这或许是听到莫名声音的原因。直到她说自己会听到那些声音,一直机械记录的校医才开始留意。于是Eleanor被转介给精神科医生,随后被确诊为精神分裂。
当时所有人都说,听到这种声音是失常的症状,这让Eleanor对声音的恐惧和抗拒与日俱增。同时,那个声音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并开始带有敌意。那些声音会告诉Eleanor,照他们说的做,他们就让她的生活恢复正常。他们让Eleanor执行任务,比如拔下自己的头发,做伤害自己的事,或是当着所有学生的面把水泼在助教头上。
两年后,情况急转直下。更加恐怖的声音,丑陋、怪异的幻象一齐浮现。此时Eleanor的状态饱受歧视、羞辱、嘲笑和攻击。医生甚至说:“你还是得癌症更好,那都比精神分裂好治。”
仍有另一些人在支持着Eleanor。朋友、伙伴,从未放弃希望的母亲,一位只有短期接触的医生……是他们的勇气、正直、信念和创造力给了她自救的力量,也让Eleanor最终理解到:
“我听见的那些声音,在以有意义的方式响应童年的伤痛。这样说来,我们不应彼此为敌。是这些声音让我看清那些并非无解的情绪问题。一开始这很难相信,那声音听起来充满敌意。关键的第一步就是,从它看起来真实的表象后面,找出隐藏的含义。”
就这样,她开始听懂那声音的言外之意,开始和声音对话。当那声音说要袭击她的家,Eleanor能听懂那声音说的是内在的不安,而不是真正具体的危险。当那声音不让她出门,她会说:“谢谢你提醒我自己多么缺乏安全感。”有了这份认知,她开始安抚自己和那些声音:“我们很安全,用不着害怕。”
“和声音保持清晰的界限,同时以尊重和坚决的态度与之沟通。放缓沟通和合作的进程。这样‘我们’才能学习共事,互相扶持。”Eleanor越发知道怎样和她听到的声音相处。
经历这一切,Eleanor的领悟是:“每一个我听到的声音都和自己密切相关,都携带着巨大的情绪,那是自己以往没有机会处理的记忆,比如性创伤、性虐待、愤怒、惭愧、自卑和低价值感。那些声音接替了潜藏的痛苦,为其发声。那些最具敌意的声音,代表了自己受伤最深的部分。正是这些声音,需要最多的关爱和同情。借着这些领悟,我终于把由声音代表的碎片拼合成完整的自己。”
“幻听是有待研究的重要经验”,不能只是从表面定义为病症。声音冲破了外在人格,将埋藏着未曾面对的部分带入意识。
或许我们没有像Eleanor一样听到耳边清晰的声音,但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窃窃私语声。你可曾留意?想象一下,如果人们脑袋上有一个扩音器,播放出我们所想的所有声音,地球是不是会像一个疯人院!
训练自己去觉察头脑里所有的声音,特别那些包含着强烈负面情绪的声音,是让你离开这个疯人院的第一步。
对占星学子而言,我们可以依靠星盘这个强大的工具,看到现在是哪颗行星在发声!比如出生星盘中角力的两颗行星,我们是否只认同其中一方,对另一方却未充分留意?不被听到的一方不可能凭空消失,它不在你的台上讲话,就在台下窃窃私语。
或许你听到土星不断要求:“你该做得更好,这还没达到标准。”或许你听到冥王星不停警报:“他们对你来说是个威胁,快控制住他们!”
若我们不加觉察地一直照做,将变得疯狂而徒劳。就像Eleanor拔自己的头发,或者往助教头上泼水,并不能像那声音承诺的那样将她解救。若我们抗拒,就将其逼向极端。就像Eleanor抗拒声音的时候,那声音越发充满敌意,更加难以抗拒。
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听懂这些声音的言外之意,将它的语言破译为内在的真相。比如,你是否在证明自己足够好,试图填补爱和肯定的空缺?是否遭受侵犯的耻辱和窘迫在内部隐痛,才以压迫和控制支撑破损的人格?就像Eleanor意识到声音隐藏的含义,对话才能开始,自我的碎片才能整合。
在对话得以开始前,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往往阻挡我们倾听那些内在的声音。“关键不是‘你哪里不对劲’,而是‘发生了什么事’”,Eleanor这样说,“就像一位医生和我说的,‘不要跟我说别人对你的看法。我要听你怎么看自己。’”
系列阅读: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