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需要关系,而关系究竟是什么?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在关系中对抗的,渴望的,是否真的跟关系对面的那个人有关?彼此破解了关系的奥义之时,是否即是缘尽之时?
这或许是一个苍凉的答案。
《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法国画家古斯塔夫·莫罗
斯芬克斯之死
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狮身人面的怪物)问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底比斯王子):“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俄狄浦斯回答道:是人。
被识破了谜语的斯芬克斯遂跳崖而死。
斯芬克斯的狡猾,也是高明之处在于,问题的答案指向答者自身——即人类究竟有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
你照过镜子么?
斯芬克斯与俄狄浦斯的关系,可以说是人类的所有一对一关系的隐喻。关系的双方既是斯芬克斯,也是俄狄浦斯,既是出题人,又是答题人。关系的实质即是在对方给出的谜题中发现自身;而一旦识别了自身——就像斯芬克斯跳崖那样——关系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行走在镜子迷宫中,所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镜像。这个现象,在占星学中,被称为“投射”。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拉康认为,婴儿成长到第6个月至第18个月间,有一个意识发展时期叫做 “镜子阶段”。这个阶段之前,婴儿还未拥有“我”的概念。在他的意识里,“我”与“世界”处在一种混沌不明的状态中。借由镜子,婴儿第一次捕捉到了“我”的完整形态,将“我”从混沌中分离出来。
也就是说,意识的主体(我)通过识别对象(镜子),得到了对主体的认识(镜像)。这就是最原始的投射,即通过我,识别“你”,通过“你”,建立“我”。有 “我”的聪明,必得有“你”的愚蠢。有“你”的美丽,才有“我”的丑陋;有 “我”位于东,必得有“你”位于西。有“你”存在于过去、未来,才有“我”存在于现在。
图片/Anka Zhuravleva
这样的“我”是真的我吗?
但这样一种借外物确认的“我”,就是真的我吗?我们都知道,镜子中的镜像,看上去像本人,实际却并不是本人。
A通过识别B,得到了对自己的认知C。再以C为起点,识别 D,又得到了对自己的认知E……在这样的无限循环下,主体与对象均迷失在无穷无尽的镜像之中,与本来的真相所去甚远。
一个更为奇妙的现象是:当两个“正常人”相遇,建立关系,两个“我”均要辨认对方来建立自己,又要从“我”来认识对方。好比两面镜子挨到了一起,他们之间的镜像来来回回,无限重复着。
他们再也分不清,谁是“你”,谁是“我”,更谈不上破除假我,识别真我了。
为了应景,我设计了两个谜题请你回答。
谜题1
妻子在家洗碗,失手打碎了一个碗。丈夫见此情形,一股无名火冒起,便破口大骂。请问:这是谁的愤怒?
表面上看似是丈夫的愤怒,实际上可能是妻子的。在妻子的意识根源和早期经验中,可能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温良贤淑”的形象。受困于这个自我虚像,她无法发泄愤怒,只能无意识打碎碗,借由丈夫对自己发火来表达愤怒,这样她既宣泄了不满,又使得“温良”形象得以维持。
这是投射的第一种运作方式:被“我”否定的部分,借“你”来补充。
谜题2
妻子在家洗碗,失手打碎了一个碗。丈夫见此情形,一股无名火冒起,便破口大骂。请问:这是谁的愤怒?
是妻子的愤怒吗?不,再进一层,仍然可能是丈夫的愤怒。丈夫为了配合妻子的投射,成为了妻子愤怒的出口,但这并非是他的本愿。在意识底层,丈夫试图对抗自己扮演的这个愤怒角色,拒绝成为妻子的投射工具。可是,一旦这种对抗发生,会带来丈夫人格内部的不完整和分裂,于是丈夫只得将“被迫愤怒的形象”投射给妻子,让自己的愤怒有一个客观的表达对象,逃避内在的撕裂与对立。
这是投射的第二种运作方式:当两个相悖的“我”发生对抗时,将其中的一个投射出去,给予一个客观对象,将内在冲突转变为外在冲突。
如何利用占星学改善关系?
复杂而微妙的投射关系,为觉知带来了一个难点——在关系中,永远无法得知一个情绪或议题的真正来源。换句话说,一旦两个人进入关系,他们就成为了情绪和议题的共同分有者。
但我们有占星学这个巧妙提示,帮助我们寻找问题的答案。
从星图中寻找“否定投射”
❶如果星图集中呈现了某种特质,而你并不具备那种特质:观察你的伴侣、朋友,看看这种你缺乏的特质,是否在他们身上普遍呈现。
❷观察星图中与土星、海王星、冥王星成紧密相位的行星。觉察自己在那一个行星所象征的能量领域,是否被压抑、涣散、割除。
❸觉察自己在意识层面的性别认同。认同柔美、感性等阴性特质的,观察星图中的太阳和火星,观察自己是否活出了阳性力量;认同刚强、理性等阳性特质的,观察星图中的月亮与金星,观察自己是否活出了阴性力量。
对自己的某个面向缺乏认同,便很有可能使其流浪在外部世界,形成“否定投射”。
从星图中寻找“对抗投射”
❶观察星图中七宫、十二宫的宫内星、宫主星,以及这些行星涉及的星座、相位。七宫是“他人”的领地,势必与自我互相挑战;十二宫则是意识的坟场,深藏着情绪、记忆和念头。七宫与十二宫,分别象征公开的敌人和秘密的敌人,它们涉及到的面向,很可能形成“对抗投射“。
❷观察星图中紧密的挑战相位(如对分相、四分相)。这些意识中互相矛盾、难以整合的部分,很可能让我们彻底站在一端,将另外一端投射出去。
例如:一个人拥有土星和天王星的对分相。在这个相位中,保守、传统的力量与前卫、革新的力量互相对立。如果前者压制了后者,则此人可能成为一个不允许员工穿新潮服装的老板,如果后者压制了前者,则此人可能成为一个黑掉保守党网站的极客。其实,这都是意识为了追求完整,设计出的补偿方案。
所以,我们为什么需要一段关系?
俄狄浦斯虽然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迷,知道谜底指向自己,却并未识破自身的真相。受命运捉弄,他杀父娶母,自刺双目,流落他乡,直至回归欧墨尼得斯的圣地,在神的召唤下消失。
“被禁止的秘密不该用语言触及……现在,很奇怪,我又成了你们的向导。“最后,他留下这句话。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俄狄浦斯生命的最终回,他触及了某些真正的答案。这不禁使我想起,一个占星师好友反复思索的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一段关系?
如果关系仅仅作为投射的场所,是我们的修炼地,帮助我们认识、补充自身。那是不是说,关系的双方寻得真相,达成完整之日,便是缘散之时?
那秘密之所以被禁止,可能因为,它是个苍凉的答案吧。
池远之
2015届若道核心课程学员
自由作者、全职占星师
个人微信号:Astrologer_chi
微博账号:池远之
推荐课程:
跟伦敦占星学院创办人苏·汤普金斯学占星学 Level 3-Level 5
跟伦敦占星学院创办人苏·汤普金斯学占星学 Level 4-Level 5
报告推荐: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