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首发于若道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有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你爱不爱我?”,“你到底爱不爱我?”,“你有多爱我?”这些问题的背后意思其实是:担心被抛弃,无法信任,没有安全感,不被爱。
我们的安全感来自哪里?
安全感的世俗来源,当然是金钱。经济保障了生存的物质基础,这是千古恒定的法则。育儿圈追求女儿富养的理念也是因为富足感能建立内在安稳,成年后才不会因匮乏感而向外抓取。
食物能带来安全感。阳光、空气和水都是满足人类基本生存的必要元素,然而,在有生之年里,我们其实都不会缺乏这些最致命的生命养份,否则我们的生命将无法维系,所以我们能感受到更多的是食物让我们不致于被饿死,而不是阳光、空气和水。同时食物又能让身体获得滋养,当身体机能因食物而良好运行,心也会随之而满足、安宁。
控制也能为我们带来安全感。当我们在社交场合,我们会控制自己的言谈举止,避免失态,确保我们的外在形象和身份感。当我们在关系中对对方有特定需求时,就会想要控制对方,掌控局面,掌控对方的情感和心智,这会让自己感觉有力。控制对方也是控制住了自己旧有的创伤,用我们熟悉的方式与那个创伤保持安全距离。这正是创伤吸引人的地方,也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很擅长控制的技能,擅长到我们自己都不会觉得这是在控制。
亲密关系中的两颗重要行星
想要获得一段持续健康发展的亲密关系,需要满足我们的基本安全感。在亲密关系中,月亮与金星这两颗行星显得尤为重要。金星吸引我们开启一段关系,月亮则代表了我们的安全感与最深层次的需求。
月亮
月亮是我们情绪的深井,是与生俱来需求的无底洞。在占星学里,月亮代表的正是安全感和需求,但人类心灵的需求是永远也无法被完全满足的——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自然规律一样,没有圆满的终点,有的只是一次次圆融的过程,从起点到终点,从终点再回到起点,无限循环。
为了让我们的月亮保持健康,感受幸福,我们需要持续供给安全和滋养,就像脐带——必须时刻输送营养。事实上,所有的亲密关系当然不仅仅是靠月亮的满足就能维系下去的,但是,满足月亮是关系中最最基本,最最深层的需求。
如果月亮的需求——基本的安全感都无法被满足,那么这段关系只能如烟花露水无法长久。然而,越是深入的亲密关系,越是发展得健康的关系,双方月亮必然都是被滋养的。有了足够的安全感,才能支持个人理想,最终去实现太阳的渴望,让个体在关系中获得超越和完整。
金星
金星是爱,也是贪欲,带来知足和价值感,也充满了诱惑。爱,之于人类,是那些显化的行为和能力,诸如奉上汤水茶饭,施予温饱金银。每当我们开始一段亲密关系,最初的时光总是甜蜜缠绵,激情难舍,有一种全身心被穿透的温暖,觉得世间只有美好,全然融入爱人的怀抱,别无所求。于是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失去理智,那些理性的头脑的分析评判暂时是不管用的,同时我们也会不断期待那样的感觉会持续,快乐会持续。
欲望和诱惑在合作,我们会对其它的事物提不起兴致,唯一期待的就是那个人给你发来微信,下一次浪漫的约会。满腔激情纵入幻想世界,然而,最终总是以部分或全盘的幻灭结束最初的迷恋。当真实不被看见,某些优点被放大后,我们不被看见的月亮深井就会变成陷井,成为缺点,成为关系发展中的障碍,甚至终点。
金星吸引我们开始一段关系,而月亮让两个人真正深入关系。爱与美的女神为我们打开情感的大门,而月亮母亲给我们机会在关系里去学习爱的秘法。
为什么我们会缺乏安全感?
我们大多数人,在亲密关系里追求的是:被爱,而不是去爱。我们可能会做那些看起来出于爱的行为而表现得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可爱、友善又活泼,深沉、坚强又能干,幽默、风趣、健谈又有才华,有耐心、勇敢又性感,或是令人怜惜疼爱的脆弱又独特,总之就是让对方感受到我们令人爱的“不一样”。
因为,相对于“爱”,“被爱”更能突显“我”的价值感和存在感,让“我”能感受到爱。“被爱”更为具象,可以被表现为:收到礼物,一个吻,一杯温暖的咖啡,一顿美味的晚餐,一束名贵的鲜花,一段被接纳的窝心的谈话。被爱的感受,是我们感受到对方的好,让两个个体通过柔软的交往渐渐打破边界,尝试融为一体,而那个共同体才是爱。
但我们在亲密关系里往往追求着爱的形式,而不是本质。所以,这里就出现了行为的偏差。一旦我们对关系中的对方怀有期待,就可能引致一定程度的不满、抱怨、愤怒、争执、控制和攻击。
为什么我们会对对方有所期待呢?我们在意自己的独特性有没有被看见,而忘记了我们走在渐渐融入的路上,所以会感受到某些需求无法被满足。于是我们会产生怀疑,怀疑对方,怀疑感情,怀疑世界。如若不能在关系中为自己的需求负责,那么只能算是一个有成人躯壳的小孩而已。
童年的创伤,让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感到不安
每个人在童年都累积了关于爱的创伤,因此我们会在亲密关系中用各种行为来重演,以期掩盖、修正和弥补。
举个例子
比如,小时候妈妈承诺你生日时给你买一个漂亮的洋娃娃,然而你得到的仅是一个生日蛋糕;爸爸本来答应你周六带你去爬山,然而他却因为加班而没法陪你过周末。最坏的可能就是你的爸爸妈妈都忘记了他们当初的承诺,但是你一直记得,并且之后不再向他们提起。
事实上他们可能真的忘记了,或是真的做不到了。你认定他们食言了,你深信他们把对你的承诺和你的期待当作不重要的事。你认为这等于你在他们心中并不重要,等于他们背叛了你对他们的信任,等于他们并不爱你,等于全世界没有人爱你。
这变成了一个可怕的、根深蒂固的魔咒,被你藏在心底深处,像种子一样被埋进记忆的土壤,扎根、发芽、被你喂养,长成大树,它的阴影最终覆盖了你意识里最深的海域——成为潜意识里强大的模式,如影随行,和你一起经历和创造未来。
这个阴影的力量有多大?直到我们遇见另一个可以与父母的亲密度相近的人,我们才会将其再次呈现出来,因为对方与我们的距离,为这阴影提供了彰显的条件。我们需要这段关系多少也是因为需要重新感受小时候同样的情境,并且以当下的能力去处理小时候的伤痛。
如果当下的我们内在是成年人,我们会采取清醒、觉知和内化的方式去面对,看见并拥抱曾经的小孩,原谅自己,原谅过去不当的处理方式。如果我们仍然以孩子的态度和方式去面对,那么我们会再次陷入伤痛的绝境,被情绪的魔怪带入地狱。
人类的情绪情感是如此超越洪水猛兽的作用,一旦我们被情绪卷入,再多的修行、修为都会瞬间化为乌有。童年的我们过早地为世界、为爱、为自己下的那些错误的定义,需要在成年以后,在亲密关系里重新去看见和修正。
当然,跳出自己给自己挖的坑,跳出自己生命的旧模式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那里是有安全感的,正是在那样的阴影之下,我们才得以成长。这就是每个人独特的信念体系,与我们过往荣耀和创伤连在一起,也因此为自己的生命创造更多的荣耀与创伤。
然而,限制我们对未来想像力的,正是过去那些陈旧不再适宜的信念,如果我们想要超越自我限制,那就必须跨出旧有的信念体系,识别、打破囚困我们的藩篱。这必然意味着去面对内心的痛苦,唯一能减轻和消除这种痛苦的方式,只有全然地关照它,理解它,承接它,这才是对自己真正的爱。无论多深重的痛苦创伤都必然被这样的爱的能量所疗愈,胜过外在的一切疗法。
事实上,我们需要的只是因为创伤、痛苦、苦难本身所带来的坚强、隐忍、同情与慈悲,而并不需要伤痛本身。我们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是正向的爱本身,而不是渴爱而不得的伤痛与失落。
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看见自己作为孩子的无力,作为孩子的眼光,意识的局限,能力的有限,放下那个错误的认知,把那些当时不知道如何处置的情绪垃圾清理出内在的世界。
如何才能找到你的安全感?
真正能满足我们无底需求的人是谁?
没有人。
没有人能给予我们这样的满足。人,就代表物质的限制,而需求是源自被爱的渴求。那具唯一接近神性的爱的给予人,只能是你自己。
所以,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幸福。宇宙的自然运作通过我们自己的身心意识,让我们可以感受到爱,感受到幸福快乐。无论在不在一段关系里,这个世界都只是我们让自己感到幸福快乐。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离开了另一个人就会死,或者就不再被爱。
但我们如若对另一个人抱有过度的期望,那就必然导致失望。如果我们自己无法给予自己安全感,那么谁也无法将它带给你。如果我们无法感受幸福,任谁也无法将它带给你。因为这一切都源自我们内在的深井,当你用内在爱的光芒照进、满足了那口井,外面的月光才会透亮澄澈。
增强安全感的8种方法
1. 如果你对目前的关系感到不安,想想你和他(她)在一起之前,你会如此不安吗?是什么让你觉得安定、知足的呢?去找到那个感觉,并强化它。
2. 如果你在不断为了对方的需求,小心冀冀,察颜观色,尽力满足对方而不断调试自己的行为,请问你是出于爱还是恐惧失去这段关系?如果答案是后者,请放松调试你的这些行为。
3. 如果你无法相信对方的忠诚,为何要选择待在这样不安定的关系里?你对这段关系的需求背后是什么?去满足它。
4. 如果对方确实不忠,你能通过良性的沟通接受最坏的结果吗?你可以去拥抱那个受伤的信念吗?
5. 比起试验一个人,沟通为何不是可行的方案?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是带着怎样的情绪在做这样的试探?这种情绪从哪儿来的?去找到它。
6. 真正的接纳并不意味着过度的忍耐,而是完全无碍、舒适、坦然地接受,哪怕很多年后也是无怨无悔。
7. 你能否放下对他(她)的这种期待并不将此当作对方应尽的职责?你能否用自己的力量来满足内心的这种期待呢?当你放下这种期待之后,关系依然可以健康存在吗?
8. 尝试用爱的方式去回应自己的需求,完全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从某种情况来说,我们在关系中确实可以放手一些无谓的期待和要求。而当一个人真正实现自我满足的时候,也意味着他(她)的灵魂成长了,对自己更真实了,而关系本身如果并没有随之成长,伴侣如果依然停留在原处的话,这段关系很可能就无法真正满足灵魂的需求,也就没有存活的机会了。
世上很多圣贤哲人,宗教教诲都不断向人类阐述:万物万象由心所造,真正的天堂在人心中。宇宙本是空,因为空才会被爱填满。而爱,只能被我们的心灵感受到并不断创造出来。所以,没有人会缺它,只要你愿意去创造。无论你在不在一段关系里,都可以安然地爱自己,做自己。
郑玮玲
ISAR(国际占星研究协会)认证占星师(2016年获得)
若道占星专栏作者
将占星咨询、教学与音乐、舞蹈相结合的疗愈者
微信号:zhengviolin
微信公众号:Sampriya-Astrology
推荐课程:
2017若道核心课程Level 5:跟伦敦占星学院创办人苏·汤普金斯学占星
2017若道核心占星课程:两位大师联袂教授双认证的占星课 201-205
2018若道全新核心占星课程Level 4:师徒联袂教授互动实战占星课
报告推荐: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