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本海德格尔研究的著作前言里,作者写过大意如此的一句话:这世界的存在,“我”之存在,令希腊人震惊。
想象一下,我们就是那希腊人,站在山坡上,吹着微风,面对蔚蓝色的爱琴海——这个世界与我,赤裸裸,活生生,不假思索,无可置疑地存在着。这样的一个事实,能否让我们震惊呢?
当下,一切思想和感情戛然而止,只留下一颗坦荡的心灵与世界默然相照。希腊人的存在,在东方人这里,或许就是禅吧。
从星图中央,这片完满、虚无的圆出发,我们见到它舒张出一重广袤的环影,此时天地为之一震,万物得到生机,而在星图之上,便布满了万众星辰。
这些星体的本质是符号,像写意画而不是照相机那样,把组成人生的情境一一再现出来。通过观察,一些智者发现:人生的情境,是不断重复的。
强迫性重复( Repetition Compulsion):弗洛伊德发现,人们无意识地不断营造相似情境,以满足过往生活中的某种情结。
人生中的一切价值、情感、思想,都化为行动催生事件,再由事件反助价值、情感、思想的生成。在心物的反复交织中,一套有固定情结、固定价值、固定行为、固定事件的情境就此诞生了,且随着时间发展,会越发坚如磐石、牢不可破。
事实上,绝非只有创伤、痛苦的情感创造了“情境重复”,而是人生中的一切莫不在重复当中。值得重点说明的是:现象就是现象,不必依照人的思想和情感做价值判断,衍发出许多或悲观或乐观的论调来。因为一旦产生了价值判断,我们势必就落入自身的某种情境中,以至于无法看见全局,对现象的观察也会失真。之所以提出“情境重复”这个新词,而不沿用“强迫性重复”,是因为后者的病理语境,使人不觉产生“强迫性重复是疾病,是坏的,我要剔除和改正它”的意识来,这实质上是产生了评判,这样的动机反而容易让人掉落至“挫折、克制”(就占星符号而言则是土星)的相关情境重复里。
让我们从占星符号“木星”与“土星”中抽出“乐观”和“悲观”这两个切面,来看看它们创造的情境重复。从生活中就很容易观察到,奉行乐观主义的人拥有更强的行动力,面对困难更有勇气,而悲观主义者则常常处于“冻结”的状态,他们缺少行动力,更容易退缩;显而易见,因为行动力强,尝试得多,在社会发展良好、机遇较多的情况下,乐观主义者收获了更多的成功;因为审慎、保守的特点,在社会发展瓶颈,风险较大的情况下,悲观主义者则获得了更多的保障。那么,这两种“情境重复”,真有一样是万能的好,有一样是万能的坏吗?显然,我们所有的特质,只要与当下潮流相应,就能够产生所谓的“好”,只要与当下潮流相逆,就能产生所谓的“坏”。个人特质与时代特质是否相应,这就是东方古老而朴素的思想——“命”和“运”判断“好坏”的方法。那么你是否也明白了。行进——占星学中最基本的预测法,为什么是把天象图套在出生星图上呢?或许我们还应当发问:世俗乃至神圣的“好坏”标准,当下是如何存在的?本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现在,让我们把视野拓宽至整幅出生星图,那上面有多少熠熠星光,我们就有多少种情境重复。套上行进、推进,你看见河水消长、群鸟迁徙、春华秋实、山川改换……中国的行车规则是靠右行驶,而英国是靠左行驶。现在我们假设一个C国,它是时而靠右行驶,时而靠左行驶,时而靠中行驶……什么花样都有。让我们设想一下中国的驾驶员分别行驶在三个国家的情况。在中国:我们驾驶得很顺畅。喜悦;在英国:我们不断地碰撞、遭受阻碍。既无奈又痛苦;在C国:当规则变化到靠右行驶时,我们顺畅且愉快;当变化为其它规则时,我们就茫然无措。我们不是白痴,我们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习惯”是相对滞后的。我们常常是刚学会一个新规则,取得了一个新惯性,规则就变化了……重复没有对错,它本身无罪。可如果深陷僵硬不变的重复,和对世界趋势的盲目中,人的生活势必会风雨飘摇……而解决的关键,就在于从不自觉的“我”中醒来,认清当下的“世界”,再自觉地进行最适合现状的选择。东方有一句古老箴言:善易者不卜。意思是,真正擅长卜问的人,是不卜问的。为什么呢?我们要知道“卜”的目的和功能,是把“个人特质”与“时代特质”征象性的图画在纸上,辅助人清醒认识、做判断。那么,如果有人已经把个人和时代本来看得清清楚楚,还要卜做什么呢?
当我们深陷某个情境中时,受限于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是无法清晰认识到现状的。通常的疗愈、归谬、重树信念,帮助我们认清现状,调整自我,这是有效的。但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问题:扔了一个信念,又捡了一个信念。结束了一个旧的循环,开始了一个新的循环。这个新信念,新循环,因为暂时地符合了现状,使人得到了好的成果和愉悦感受。可一旦现状改变,人还抓着上次的信念不放,那么这个新的循环照旧会带来痛苦。以星图来说,一个激烈的挑战相位带来的情境重复,可能脱胎为另一个不明显的挑战相位,有时又嫁接在一个不起眼的和谐相位上。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是:不依赖咨询师和任何人(相对客观的视角),深深记住扔掉旧信念的瞬间,你“打开”了。你看见事实是什么,以及过去你的某种理念、某种爱恨(理智与情感)是如何扭曲事实,自我欺骗的(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验)。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开篇这句话,你是否像那希腊人一样,在海洋之滨,弱水之畔,惊奇于存在的跃动。在那瞬间,你是否还来不及思想,来不及感动,只将水天一色尽收眼底呢?那么,“我”之主,与“世界”之客,两相对照,寂寂分明。苏轼有首诗是很美的,他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也叫我想起伍尔夫写过一句话:“人生就像车窗外闪逝的风景……”有段时间,和朋友探讨如何“不评判”。我们困惑于一个有点绕、也过于较真的问题:“强调不评判,难道不会陷入对评判的评判吗?”东方文化回答这种问题,似乎是很莫名其妙、不予置答的:放下就是放下,还多问什么呢?带着恒新的眼,我们总是能够认清现状时,究竟是取用乐观的木星,还是取用悲观的土星,要用哪一种情境重复呢?当然是木星的季节用木星,土星的季节用土星了。什么合适,就用什么。因为情境无法再限制你,你便得以在整片星图上,乃至别人的星图上游戏——将别人的特质吸收过来,以应对特定的情况,只不过是如此。奥德修斯海航归家,赫拉克勒斯又启程游历12宫。原型神话生生不息,这不,当代希腊众神死亡了,却又重生了复仇者联盟呢。
人本主义究竟讲了些什么呢?讲自由意志吗?讲“客户第一,星图第二”吗?人本主义正如其名,重在“人”字。和占星学一样,样子是新的,其实很古了。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首发于若道平台,欢迎转发,反对抄袭。
池远之
作者,ISAR认证占星师(2016年获得)
新浪微博:池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