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总是被一些情绪困扰,却又似乎找不到造成这些情绪的源头。那是因为,代表情绪的月亮,从你在母亲子宫里的时候就已经在成形。月亮就像一个容器,像妈妈的子宫,涵容着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那么,你的月亮发展得如何?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这篇文章来帮你。月亮,占星学传统上的两大发光体之一,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女性、母亲;家族、国家、历史;情绪请感模式…….是星图中的月亮常见的征象。月亮,也象征生命源头,是灵魂来处;对应在物质面——母亲和子宫,正是酝酿生命的地方。这将我们带到月亮最基本的原型意涵:容器(Container),由玄月的符号生动地呈现出来。这里的容器,更具动力性的表达,意指:涵容的功能。当我们从”容器“的原型去体认月亮,它首先是有形或无形的边界,承载住其内容物,并为之塑形,使“阳“在其中孕育发展,特别是在其完全成形的早期阶段。比如,母亲孕育胎儿;意识升起于无意识的海洋。原型显化于万物。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威尔弗雷德·鲁普莱希特·比昂(Wilfred Ruprecht Bion),创设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容器-被容纳者“,也被简称为“容器理论”。虽然比昂本人藉此讨论的,更多是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关系,但其比拟的对象,正是人类最早期的生命阶段,母婴关系对心理结构形成的重要影响。让我们通过比昂在《人的概念》一书中一段精辟的描述,体会一下这个过程:婴儿感到不堪于情绪之重负,诉诸于克莱因所说的一种心理活动:把他(她)的感受分裂开来,放置到母亲那里。母亲显然因此被打造成为一个容器,她收下了婴儿无法容纳的感受。这些感受在母亲那里过了一遭之后,经历了改变,婴儿又将它们拿了回来,收入到自己的性格当中,现在已经能够容忍它们了。
在生命早期(0-6个月),婴儿对自体存在的体验,几乎是纯感受性的。当被强烈的内在情绪冲击时,感觉自己近乎要分崩离析,这无疑也激起了死亡焦虑。所有这些感受体验,婴儿必须依赖母亲的涵容,帮助其“咀嚼消化“之后,才不那么具有摧毁性,从而婴儿得以逐渐适应内部世界,同步其身体的成长变化,为思想和自我意识的出现,腾挪出空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与婴儿的情绪感受在潜意识中交互作用,母亲涵容婴儿的过程,也会影响和塑造着个体体验自身情感的模式,并在后来的成长过程自动化地运行。回到占星学,解析星图中月亮与其他行星的相位,或许能更具体地为我们揭示出生命最早期“容器-被容纳者”动力性关系特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身内在感受到的矛盾冲突,也探寻优势潜能,及冲突整合的可能性。
当我们将出生星图比喻为个体成长的地图时,没有比日月星体的整合更重要的了。正如炼金术揭示的秘密,或易经八卦图的隐喻——“完整的个体“,本质上即为阴阳合一而诞生的创造物。早期生命阶段,与母亲共同处理自身情绪体验的过程中,我们更带有某种主动配合倾向性,较为容易被安抚。在与母亲的合作中,我们体认到一种被允许存在的感受。
这个早期经验奠定的深层心理体验,比起“安全感”,更为准备地描述,是一种“资格感”——“我有存在的资格”。藉此,个体会获得某种自洽的能力,即便身处消极的情绪感受中时,也不会轻易地排斥或批判自己的脆弱性;而内在积极的情感体验,则会成为个人意志发展的提供助力。
他们在处理自身与周遭世界的关系时,有清晰边界。若是遭遇排斥或拒绝,也能退回到自身的安全基地中自我复原,而较少执着在关系的纠缠中。
当然,也不能将这种和谐性简单地等同于在物质世界中必然的成就,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内在和谐一致的体验。
一个拥有日月挑战相位的个体而言,没有比这更具挑战性,却也更值得去直面和整合的生命面向了。对他们而言,这是真正的炼金之地。或许母亲因为某些原因拒绝了对我们的涵容;或许我们对母亲涵容的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在这场较量中,为确保自我能够在情绪风暴中找到立足之地,我们被迫与情感体验推开了一些距离,好像逐渐在身体里创造了两套各自运作的系统一样。日月有挑战相位的人,可能在太阳活跃之时,却有深层的孤立感,好似因缺乏”被支持“的体验,而难以”完全确信”自己的决策选择和创造性;甚至可能对此有难以言状的、隐微的愧疚之情,总觉得“哪里出错了”。他们也可能为了抵御这些体验,而补偿性地过度消耗自己去做事,意图证明自己“值得存在”。当切换到月亮的状态时,他们又可能迷失在情感之流中,带着某种难以自觉的盲目性,被其驱使着去表达顺从、提供照顾、获取联结。但此时,“我”又到哪里去了呢?于是,他们潜意识里会渴望所服务的对象展现出与自己的期待所匹配的回应性行为,以此来确定自我——就像婴儿为了认识自己,需要透过母亲凝视自己的眼睛一样。遗憾的是,极少有人能够破解他们心中的之一密码,又将他们抛回到无处安放的情绪之海。事实上,他们可能在两种状态下,都已经足够努力并做的足够好;但其内在体验里始终有条裂缝,就像在截然分离的白天与黑夜之间摆荡一样。
或许整合之路,困难重重;但我们首先必须坚信它终将被实现。
- 认真检视生活中,自己做出了创造性成果的领域;退后一步,去看到自己的光芒,允许喜悦的情感贯注全身;上前一步,去拥抱住那个自己;闭上双眼,去感受被抱持住的稳定感,一切都很OK;
- 认真检视生活中,自己在哪些领域有过度付出的倾向。不必羞愧,允许自己看到这些付出背后,我们最想要听到他人对我们说什么,或做什么。如果可以,邀请对方对自己说出来;如果不可以,让我们自己允许自己。
- 冥想“易经八卦图示”(也可以为它着上你喜欢的颜色),让它流转起来,清晰地去看到,黑暗中始终有光,光明中有不可见之处,爱在那儿流淌;
- 驻足镜子前,凝视自己的双眼,什么也不用想、不用做,就是深情地,凝视自己。
想象一个画面:还是婴儿的我们,在挣扎哭泣时,母亲温柔稳定地哼唱着动听的旋律,或轻声地诉说出我们的感受,并给出确定和安抚。声音与文字,形成了一条神奇的管道,连通了母婴的心灵,从月亮处奔涌而出的情绪潮流,得到承载与回流。成年之后,早期心灵从母亲处习得的这种与自身原始的感受合作的方式,可能升华成为擅长用语言或声音影响他人情感的能力。当然,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代表心智功能的水星在情绪涌起时太快介入,也可能阻碍了个体对情感感受足够地深入。如不能深潜,我们也很难了然生命的全貌。
在我们处于难于言状的体验中而哭泣不止时,母亲的言语回应给出了更加困惑的信息。比如,充满焦虑的喋喋不休,忽而疼惜,忽而哀求,忽而又转为不耐烦的抱怨或斥责。透过语音语调传递出的非语言信息,造成了更多混乱情感的交叠。另一种情形则是,母亲不断用外界物品吸引婴儿,试图终止婴儿的情绪状态。
以上种种,使得我们无法顺利地借助母亲来涵容摧毁性的情绪体验,却无意识地习得了一种模式:当焦虑不安时,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将自己带离当下。月水有挑战相位的人,一样可能拥有出众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凡经常运用的功能,都会得到强化。但若仔细倾听,你会发现,当谈论的内容开始接近内在情感时,特别是那些被视为”槽糕的“感受,他们会迅速转移到其他内容上,指向除自身之外的任何外人外物。而在他们的侃侃而谈中,你会从微妙的语速语调变化里,辨识出弥漫其间的不安、委屈、或焦虑惊慌。
外境激起的内在焦虑越强烈,水星越加卖力却又漫无目的地高速旋转;叫停执行防御功能的水星是很挑战的;同时,这也正是机会之窗。
我们在生命最早期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另一个媒介,就是身体。透过物质身体感受到“爱”——金星,传统上也被视为母亲的另一个征象星,作为月亮一个重要辅佐,她也部分分享了“容器”的功能。
婴儿时期的我们,在被内在强烈的感受冲击时,会幻想它们也将撕裂自己的身体。此时,如果能很快感受到身体被包裹住,比如,柔软衣物,特别是母亲的环抱,这能有效地帮助我们重新体验完整感,释放掉幻想带来的焦虑。拥有月金和谐相位的人,能享受身体带来的愉悦,对身体有更多照料或呵护。任何时候,当感受到不良情绪时,被拥抱住,总能使他们得到安抚。反之亦然,恰当的身体接触,也是他们善于给予的安抚他人情绪的方式,尤其是落位土元素(金牛座、处女座、摩羯座)时。金星的助力,使外在真实的母亲和内化(心理上)的母亲协调一致,宛如为生命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基地;但仍然要小心,对这一舒适基地的过于留恋,也可能会消减了完成个体独立的意愿。特别是男性星图中的月金三分相,如果有其他挑战元素的介入,可能表示潜意识幻想中取得了俄狄浦斯期的胜利,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身处分裂幻想中的婴儿,面对匮乏的或迟到的(可能延时了非常久)身体包容,可能在潜意识中将物质身体的象征性与情感体验产生矛盾的关联。对身体接触,或过渡索求,或过渡排斥,都是有可能的表现;如果还有其他困难的配置介入,个体甚至会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来应对强烈的情绪冲击。进食障碍(贪食症或厌食症)的临床表现,也可能与月金的挑战相位对应。在金星主宰的另一个领域——关系中,他们也可能表现出“亲近-拒绝亲近”的矛盾状态。此时,不应将关系孤立出来去讨论,而是要去检索身体的象征意义对关系起了怎样的影响。修通这一阻滞,最基础的,就是将身体与情绪建立起良好的关联。我们可以在体验到较严重的焦虑情绪时做这样一些练习:
真实地体验到身体能帮助我们经受住情绪的冲击——待汹涌波涛趋于平静时,我们仍然完好无损存在于这里,这会让我们为情感和精神找到可以安住的庙宇。
虽然匆忙了些,但我们总是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当婴儿将令人恐怖的情绪感受投射给母亲时,似乎从母亲那里接受到一种勇气——我不需要再害怕它们了,母亲没有被摧毁掉,那我也不会。仿佛与生俱来的勇气,是月火和谐相位人珍贵的天赋。在被月火支持到的领域中,他们有成为先锋者的潜质。他们也能够为身处担心害怕的处境中的人供给极具感染力的勇气力量,不仅以保护者的角色,还能够将自己的勇气联通给需要的人。
情绪感受变成了伤害性的武器——婴儿捕捉到了母亲被自己投射的情绪激起的愤怒。尽管这些愤怒可能是母亲针对自己的“无能”而升起的,但在混沌一体的母婴关系里,我们并无法区分这一点。与此同时,我们又会增加一个新的潜意识幻想——我会因伤害了母亲而遭受到报复。月火挑战相位的人,在人际互动中,一旦被激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预期自己会被攻击的按钮也同时被按下。这令他们条件反射地抑制住即将喷薄而出的情感;而这股回向自身的情绪能量,恰恰让他们真实体验到了被攻击。他们仍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升华的途径,释放其内在,交织着焦虑、恐惧与愤怒的复杂感受。例如,将它们创造性地表达在工作中。但要在恐惧-愤怒的两极间体验到勇气,我们还是需要与自己的情绪和解,小心仔细地剔除其间错置的信念。
带着觉知,在下一个真实的情景中,一次比一次更接近地去如是经验。
早期生命阶段,母亲与我们互动时,为情绪释放创造了一个足够宽敞的空间,甚至对其传达了某种精微的鼓励;后者是非常重要的,会使原本令我们恐惧焦虑的体验带上了一种”游戏“的味道,这将很好地激发出探索的兴趣。月木有和谐相位的人,首要的特质当属情绪上的自给自足,这会助力独处的能力。即便遭遇悲伤痛苦,他们也更倾向于独自经验,这不意味着他们不能寻求帮助,而是因为: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他们对外表达情绪时,无论快乐还是哭泣,真诚善意又带有某种夸张性,但并不令人讨厌,反而增加了情绪感染力。当然,面对木星,总要小心过度。注意,别太给自己加戏。
木星总是携带某种恩宠,这里的挑战更多体现为”不适时“。例如,母亲没能用始终如一的方式涵容婴儿时的我们,曾经出现过的“高峰“体验留在经验的记忆里,促使婴儿以重获这种体验为目标,加倍放大自己的内在体验,却以精疲力竭失败收场。有月木挑战相位的个体,要留意自己无意识地运用夸大的情绪去获取想要的关注。一方面,这可能超出了对方能够承受的范围,使其根本无力回应;另一方面,这种爆发性的情绪表达,也会令与情绪相关的神经机制受到过度刺激。或者降低了情绪唤起的阈值,出现不合时宜的情绪失控;或者走向相反一端,情绪唤起阈值提高,这是大脑为了避免个体受到过度冲击的结果;但会令个体感到自己某种熟悉的能力突然消失了,而产生焦虑或抑郁的体验。当然,更为普遍的情况下,并不会如此极端。我们只需多加辨识:
- 当我们试图夸张地表达情绪时,问问自己真正的想要的是什么,提醒自己用平缓一些的方式去表达。
- 把在需要时,能够调动起更饱满的情绪,当成自己的一项天赋技能,只在有意义的情景中去运用它。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布于若道平台,欢迎转发,反对抄袭。
薇安
全职心理占星师、ISAR认证占星师(2016年获得)、若道兼职助教
北大心理学硕士、MBTI国际认证施测师
若道认证生时校正资质及COAC高阶资质毕业生
微信ID:weianhuilai
公众号ID:Radio-for-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