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占星学,将木星称为“大吉星”,它带来宇宙的赐福、慷慨和希望。
任时空流转,无论人类的理性现实思维发展得如何强大,当我们身处某种困境或逆境之中时,仍然会不由得祷告神迹的出现。只要不堕入贪婪一端,能够抱持某种信念,总归会给我们带来力量。毕竟,在一个很深的层面,我们都渴望相信生命是被赐福的存在,以便能对抗住真实世界的局限性和压迫感。
所以,不妨让我们保留住木星的这一象征吧;也请我们记住,每一张出生星图中,都有一颗木星。
现在,让我们回到个体的内在宇宙,去探索木星更为丰富和立体的象征意涵。
一个最能描述“木星式”的能量运作方式的动词是:扩张。这也是现代占星学不再将木星视为必然“好”的原因。在任何层面,扩张过度,就会带来失衡,造成问题,这是木星的阴影面。
更具体地说:
月亮是滋养和照顾的能量。月木人往往会成为在家庭或社群中,更多照顾他人的角色,有的月木人甚至可能成为“超级母亲”式的人物。
大多数时候,他们的这一特质总是受人欢迎的,若有过度,人们也会善意地忽略这一瑕疵。
反而是月木人自己,需要觉察是否会因此过度耗竭自己;或是在给予照顾的同时,不经意地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高人一等的位置。
月亮也掌管个体的饮食习惯。所以月木人在习性的状态下,容易出现饮食问题。比如,和谐的三分相、六分相,会使我们对令自己喜悦的食物少有节制,造成健康失衡。合相和四分、对分相,则常表现为,在时而过度饮食与时而过度节食之间摆荡。
同样地,我们也会在月木人身上观察到木星代表的一些典型品质。
木星促使个体有扩张生命体验的渴望,或者在物质性的层面——旅行、旅居甚至移居国外;或者在心智层面——广泛涉猎各类知识领域,对概念化和理论性强的内容感兴趣,当然也包括人们熟知的哲学或宗教类的知识体系。
“灵魂或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恐怕是最深得月木人认同的了。
生活要求我们负起的责任,难免有时会与月木人内在的”不安分“和想要展翅高飞的愿望相冲突。如何在接受现实约束的同时,也能恰当地为自己开辟出空间,是月木人需要不断打磨的平衡艺术。
木星强调信仰、信念和意义。一旦月木人认同了某种宗教、政治、哲学或文化道德主张,便倾向于依此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行为,这会带给他们内在的安全感。
同时,他们也热衷于像布道者一样,不断向人们解说自己的信念,以期影响他人。
一般来说,月木人会认同那些带有慷慨态度和自由思想的信念体系,他们也乐于助人成长。
但月木人也要警惕,将自己所信仰和认同的视为“最好的”,无法尊重他人更多元的思想意识,一不小心就将自己处于“上帝视角”,给出过多的评判。
象征符号是浓缩的,若展开来,月木相位组合呈现出的行为表现几乎是无穷尽的,我们邀请每个有月木配置相位的你,通过观察自己,继续填充这个列表。
从更深入的、更具个人性的角度分析,即使一些看上去相似的行为,对每个个体来说,却可能有着不同的意义。
接下来,就让我们聚焦在某些带有月木色彩的特定行为模式上,更深一层地探索其背后的心理动力,拓展出生星图对帮助个体成长的更多作用和方式。
在这里,请牢记一点,整张出生星图是一个完整的联动系统,各个配置象征的心理动力会交互地、叠加地彼此作用,直至达成某种平衡,并反映在我们的行为结果中。以月木相位为例,它指征出的心理模式并非会单独运作,更是在为一个系统服务。
结合个案真实的人生经历,我们会发现,出生星图中有月木相位——特别是合相、四分相或对分相位——的个体,虽然也会展现出乐观豁达、幽默风趣、情绪高亢等特质,但我们不能简单将之视为“必然如此”;因为个体可能是在习惯性地运用一种“月木式”的防御方式,让自己免于去体验到内心深处的更为复杂的情绪感受,特别是一些负向的情感,例如哀伤或恐惧。
一个案例
让我举一个案例来阐释这一点。
我的一位来访,第一次进行占星心理咨询时,主诉的目标是想借助出生星图更好地自我探索。她的星图中,落在双鱼座的月亮,精准对分了落于处女座的木星。
她拥有良好的社会功能:建立了家庭、有稳定的人际资源,变换过几次工作,都是主动寻求的变化。
在我们的交谈中,她表现的热情大方,不拘小节;能很流畅地谈论自己,喜欢用自嘲的方式谈论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尴尬经历。
当然,我们也很容易倾听到她月亮双鱼座的呈现:富有同情心,易感,谈及自己的孩子非常动情;会强调人们应该对令自己不如意的人和事抱持原谅或慈悲的态度。
随着咨询面谈的展开,我觉察到自己内在产生了一种具有冲突感的体验。当时她正在用一种很正面的态度谈论她的童年经历:作为农村家庭的头胎女儿,她的出生并没有受到欢迎。母亲因为需要下地劳作维持生计,早早停止了母乳喂养。“母亲告诉我,她下地劳动时,没有人帮忙照顾我,只能把几个月大的我包裹住,独自放在家里床上好几个小时……”
记事以后,她多次目睹到父亲狂怒的家暴,和母亲激烈地争吵打斗,也包括对她的打骂。“不过我母亲很爱我,她常常为了保护我直接和父亲冲突起来……”她强调说。
用积极防御痛楚
我意识到自己的冲突感源于:在倾听她的经历时,我体会到的是,那个被独自遗弃在家的婴儿,因感到饥饿、排泄物造成身体不舒适,大声地哭泣却无法吸引来期待的照料;由此伴生强烈情绪:难过、悲伤、感到痛苦,再到愤怒、无助和恐惧,都无法得到安抚。
我们也不难想象,目睹情绪失控的父亲对家人付诸身体暴力,带给幼小儿童的心理冲击。
然而,我的来访在讲述这些情景时,并没有与之一致的情绪流露,甚至不是隔离的冷静状态。相反地,她用略带高亢的嗓音进行讲述,用词造句会伴随着令人有些不适的幽默,好像在讲述一件有趣好玩的事情。而且,看起来她并非故意要掩饰什么,仿佛这就是她对待这些往事的真实态度。
这种与一般经验的强烈反差,让我对她星图中精准的月木对分相形成了一个假设:她其实是用一种夸大了的积极态度来防御心灵中深埋的痛楚,这也对应到一个经典的心理防御机制——否认:忽略或以幽默来对待令人感到压力或恐慌的事件。她的兴高采烈和亢奋更像是在抵御内心的焦虑,而非真正的欢畅和平静。
其后,她提及小自己四岁的妹妹。妹妹有明显的抑郁倾向,严重的时候有过自杀的想法。
“我想她会这样一定是和我们的童年经历有关吧。不过我也觉得很奇怪,她出生后妈妈和我给她很多保护,父亲的暴力也主要是针对我的,她怎么反而比我更受伤?”——她在这段讲述中透露出来对负向情感的态度,愈加让我肯定了此前的假设。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建立的任何心理机制,一定是为了在彼时帮助我们面对危险仍能生存下来;换言之,它并不是“错误的”。并且,基于这些防御发展出来的行为,在我们成年后的社会生活中,一些特定情景中仍会起到积极作用。
但防御机制如果过度僵化,也必定会对整体自我的发展造成阻滞。以我的来访为例,强迫性地保持持续的“积极乐观”,会大量耗损她的心理能量,令其周期性地精力耗竭,不可避免地陷入她竭力抵制的抑郁状态。
无法面对和处理哀伤和负面情感,这些在真实生活中并不可避免的部分,也会在人生的某些时刻给她带来极大的困扰。
这个案例中涉及的心理议题,无法在一次咨询中解决;幸运的是,基于在这次占星咨询中建立起的信任关系,她接受了进行更长程的心理分析的建议。我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工作之后,她的一些问题才得以真正浮出水面,逐步被处理。
再一次,这些真实的人生故事向我们揭示出:星图中的符号本身是中立的,它们中立地指征出能量运作的特性。而对于个体而言,如何运用这些能量、以及为什么这样地运用,都是综合了我们每个人独有的人生剧情,在普遍性之上,又独具意义的。
同样地,如果我们为木星的阴影面——扩张过度,也加入心理视角的理解,会对月木相位获得更多洞见。
事实上,当我们观察到任何被视为“过度”的行为——过度追寻,过度索求或过度付出——时,都要同时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内在匮乏、饥渴状态的一种外显形式。
由于匮乏而驱动过度追寻或索求,容易理解;我们或许要问,对他人过度的照顾或付出,也会因由内在对被滋养被照顾的渴求吗?答案是肯定的。人们会将内在自我匮乏的部分投射在他人身上,进而对他人施予其实是自己潜意识中所渴望得到的行为。辨识此种现象的一个典型信号是:月木人在给出照顾时,往往是无法看到对象的真实需求的,包括所需内容和量的尺度。
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很多有月木相位的案主,或者有被过早地断奶的经历——这意味婴儿期在生理和情绪心理上,都有未能得到足够满足的体验;或者是另一种常见情形:母亲确实给出了丰沛的照顾,但更多是以物质的形式,而非情感的滋养。
月木相位的另一种夸张或过度,则是表现为:“夸张的情绪表达”:个体情绪状态外显,甚至给人一种颇为戏剧化的感受。
心理学家对婴儿的依恋策略研究指出,成年人的这种情绪展现模式,可能源于在幼年早期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策略。
当幼儿感到自己无法吸引照料者给到自己这足够的关注和照料时,一部分幼儿会采取的策略,便是通过放大情绪,甚至带有表演性的表达情绪,特别是哀伤、脆弱,也可能是愤怒等,来获取必要的关注。这种策略若未得到干预,缺乏变化,就会固化下来,带到成年。
再一次,我们在夸张或过度的背后,看到了对缺失、无法获得满足的担忧和恐惧。
这些情形,和我们之前讨论的案例的共同之处在于,月木人是基于某种偏差性的信念在运用月木能量。或者说,他们的行为带来的结果,未必与真实的意图相一致。
比如,过度照料他人,可能吸引来那些理所当然享受被照顾的人,我们仍然无法从对方那里获得足够的滋养和照料。而对于惯用夸张的情绪表达来吸引关注的个体,在当下真实的人际情景中,可能令关系中的对方感到不堪重负而远离。
如此,月木人会重新跌入到早期缺乏关注和照料的体验中。长此以往,最后在月木人心灵中持续发酵的,可能就是愤怒,和愤怒之下深埋着的无尽哀伤。
所以,当我们与木星的能量共舞时,总是要对自己保持诚实。木星也有追求真理的意涵,其中也包含了关于自己的真相。月木人要有勇气,追溯源头,即便那里有我们直觉害怕或恐惧的东西;但不要忘了,我们天然带有冒险的勇气,一样适用这条路径,而这本身也是一个拓展意识的过程。
如果月木人能够信任自己的月亮的承载力,真正去经验内在感受的丰富性:快乐的、明亮的,亦或痛苦的、黑暗的;就能体会到生命的富饶和丰沛。
当获得了对生命更广阔的体认,能更好地激发出追寻意义的灵感。喜欢分享、带有教导特质的月木人,此时谈论的,就不再只是抽象的哲学观,而是能够带着对人性真切的理解,引导人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和光亮。
如果月木人能够信任自己的月亮的滋养力,懂得倾听自己的需求,尊重自己的需求,就有机会习得平衡自我滋养与付出的艺术。
带有真实的满足感的月木人,能够更健康地释放自己仁慈友善的天性,将我们超出常人的滋养能力投注给所关怀的群体,为他们创建一个能获得真实有效的关爱和支持的“大家庭”。
无论我们以何种方式祈祷赐福,我们也同时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木星的存在,不为保佑我们免于生活的考验和试炼,而是教导我们在生命中培养勇气、智慧、慷慨和爱的品质,以让我们能够经验生活,又超越生活;不停留在空洞虚妄的快乐中,而是懂得整合痛苦与快乐的两极,叩问超越这些定义之上的意义。——这之于月木人而言,才是他们真正在找寻的,滋养生命的神圣乳汁。
版权声明:文章由作者授权首发于若道平台发布,欢迎转发,反对抄袭。 薇安 全职心理占星师、ISAR认证占星师(2016年获得)、若道兼职助教 北大心理学硕士、MBTI国际认证施测师 若道认证生时校正资质及COAC高阶资质毕业生 微信ID:weianhuilai 公众号ID:Radio-for-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