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非暴力沟通丨面对“丧偶式育儿”,如何解决困境?

(2021-10-22 09:54:20)

标签:王嘉祺
作者:王嘉祺

编辑/翀子 图片/网络



作者的话

我相信大家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沟通困难,与父母的、与爱人的、与同事和领导的,以及与不讲理的客户的等等。遇到沟通不顺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比较憋屈的。那种憋闷很不适合藏在心里,我们希望找个关系比较近的人倾诉出来。


朋友的困境



最近我有朋友就跟我吐槽一件事。她的孩子还小,还不理解为什么妈妈那么晚还要在单位工作不回家陪他。但孩子的语言能力已经足够给我这位朋友造成困扰了。于是就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某天她晚上在单位不得不加班的时候,她的孩子给她打了七八个电话,“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别的阿姨都回家了,你还在工作不回来陪我?”


我这位朋友就非常郁闷,因为显然孩子的认知还不足以理解为什么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叫做加班,他只知道这个“加班”夺走了陪他的妈妈。于是她跟她的老公去沟通,希望自己不在的时候她老公能够陪陪孩子。


然而不幸的是,现在很多已婚的女性都遇到了一种很无奈的状况,叫做“丧偶式育儿”。我的这位朋友也是这种状况,于是她就遇到了老公的百般推脱。你说你最近很忙,对方会说,“我也很忙,也需要加班啊”。你说孩子需要家长陪伴,对方会说“小孩子嘛~不用把话太当真的”,你开始埋怨对方怎么不负责任,对方直接把球踢回来“孩子需要的是你这个母亲啊”。


当对方想逃避你的说教和大道理的时候,无论你怎么说,都有千百个借口在等着你。


image.png

如何解困?



因此当通常的沟通方式、说教和讲道理都不起作用的时候,就到了“非暴力沟通”这种技巧出场的时候了。非暴力沟通,其实这几个字乍一看,好像在强调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不要用暴力语言。这个名字本身看上去,确实有点说教“不要使用暴力语言”的意味。以至于很多人对这门技巧有误会。


那到底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以我一个接受过非暴力沟通训练的人来理解,简单来说,就是让对方更理解你,也让你更理解对方的沟通技巧。


在这个艰难的社会中摸爬滚打,相信大家都明白,在沟通中达成共识的基础,其实就是互相理解。因为相互理解,就意味着我们彼此对对方当下的境遇能够感同身受,然后能对对方说一句“我理解你”。


所以非暴力沟通,绝不仅仅是强调不用暴力的词汇,而是同时兼顾双方的情感和现实状况,来沟通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法。


我们每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都是基于自己的某些实际需求。比如我们去加班,是有赚钱养家,或者是成就自我的需求。孩子找妈妈,是天然的想要获得安全感的需求。甚至是伴侣逃避带孩子,其实也有某种需求,比如他可能觉得带孩子很难,他不擅长;他觉得儿女情长就英雄气短;他工作很累,在家就想清静……虽然这些听起来都很想让当母亲的骂人,但我们已经知道说教没用,甚至会把关系弄得更糟。


一个人不论做一件事,或者不做一件事背后的需求是什么样的,只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而情绪不被理解就得不到消化,只能越积越多,直到爆发……而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教大家如何面对自己和对方情绪和需求,并且让大家感受到,每一种情绪和需求,其实都可以消化和满足。


image.png


达成共识



非暴力沟通里面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个人情绪和需求的不同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所采取的冲突策略。冲突策略,也就是会产生冲突的行为。


回到我那位朋友的例子。如果她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结果只能是越来越糟。直到她被孩子烦透了,对老公也失去信心。觉得孩子怎么哄也哄不好,老公是不可能理解自己的。人一旦给别人贴了这种标签,那么距离否定自己的生活也就不远了……


所以对她来说,理想的沟通策略是什么呢?非暴力沟通会教给我们,主动体会和理解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得到舒缓,然后解决孩子需要陪伴的需求。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正在被陪伴的。而不是让孩子一直不停地处于陪伴中,只要一离开,就是世界出问题了……


与伴侣的沟通与共情其实也不难,可能难的是首先要抑制自己吐槽对方的心理。其实我们冷静下来想象就能明白,一味的说教和要求对方,不管在道德和道理上多么站得住,对方也是很有压力的,而感受到压力就会令人想要逃避。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其实是给对方不断地卸下压力。首先解决情绪,然后沟通需求,接着制定策略。最后还可以对对方表示“亲爱的,我需要你的帮助。”


人在被需要的时候,往往是很慷慨的,因为这凸显了自己的强大。


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更容易达成共识的沟通技巧。所以知道与对方语言是相通的,就可以运用上这种方法,来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甚至是自己与自己,都可以来这样沟通。结果是你会更加体察到自己的细微情绪,以及了解自己内在真正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分享到:
  宇宙天气 更多>>
  近期课程 更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