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时钟的滴答、指针的跳动、手机上数字的显示,时间原本就是对变化的体验。回顾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人类不断的在寻找真实的自我,也在寻找关于“伟大与永恒”的迷底。从古老年代的神话,宗教与信仰、到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都在诉说着人类意识海洋的演变。
自上世纪90年代的信息化革命,似乎又开启了新的创世机遇。在互通互联的意识中,透过模糊的字迹,尝试重新书写一个古老而隽永的神话。
在那里,每个独立的意识,正在寻找着与自我灵魂、与宇宙灵魂的完整联结。
去年,公司进出大门的刷脸门禁上,加装了一套识别佩戴口罩的视频系统,对于防疫管理还是挺实用的。不过老实说,每次想要穿行时总觉得有那么点别扭:戴着口罩触发不了门禁的感应,进不去大门。可一摘下,两个同时响起的悦耳声音就开始打架:“欢迎光临”、“请正确佩戴口罩”……
于是“戴口罩的我”和“不戴口罩的我”,两种身份开始纠结,到底谁才是主角?
应对疫情时的新技术总难免有点手忙脚乱。但不管怎样,口罩(还有行程码)已经是生活中形影不离的老友,出行自由全靠它的护驾。马路上戴着口罩的人群,彼此多了几分熟悉的相似,与其说被口罩隔开了物理距离,更多的感受倒是那个“茫茫人海中的我”。
每个人的真实面容差异在口罩的遮盖下,似乎不再那么突出和重要了。可是,为了追溯病毒轨迹的行程码/健康码,又让一个人的身份在数字世界中被标记、区分和追踪着。
换句话说,在真实世界的远端——虚拟(数字化)世界里的独立身份标识,被抹上了更重的颜色。
不仅仅是身份,疫情后的生活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在互联网上进行,以一种坚决、不确定、但又诱人的味道,慢慢重塑起新的习惯和理解,以及,关于未来新生活到底会怎样的猜测。
在这样的大转变期,一大波新技术、新产业也应运而生。比如2021年,就出现了一个火爆的词——“元宇宙”。
Facebook(脸书)在去年10月更名为Meta(元)公司,首次宣布进军该领域。一夜间,这个新名词突然就成了技术、资本、政府追逐的热点;而最近随着Mate的亏损和股票的下跌,它转眼又成了风险的代名词。
有人说,元宇宙不过是个大型全球在线游戏,还有人说那不就是Matrix(黑客帝国)吗。作为占星师,自然更乐意从原型层面去了解一个概念——基于最新数字化技术(天王星)的虚拟世界(海王星),结合了科技与想象。
而元宇宙一词也是出自于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那时,天王星刚刚在摩羯座追上了海王星,一轮新的周期就此开始。有趣的共时性,也是一个巨大的线索,于是我禁不住对这个“巧合”有了更多的好奇心。
虽然在相同的时间点上,不同的行星周期总在相互叠加和染色,但讲到社会时代主题的理解,天海这对组合仍然有自己特殊的重要性:
每一轮的天海周期长达约171年,每次合相位置会在黄道带上再走18度左右。如果上一个周期开始于某个星座的初度(如1821年的天海合相在摩羯2度),意味着走完一个黄道星座的主题,总共需要花上3个半世纪。
这恰恰具备了一个时代、王朝、社会文明变迁通常所需要的时长。更不用说,这二个最外圈的行星,分别守护着黄道中象征集体意识(水瓶座)和宇宙视角(双鱼座)的星座。
天海周期与海王星自身周期的近似性:天海周期171年,海王星周期164.8年,也约等于天王星周期的2倍(168年)。这种“巧合”让天海能量有了更强的共振。
例如,出生在90年前后的人,在84岁天王回归时,刚好也会经历世界天象的天海对分(即天海满月)。
1993年两者精确合相在摩羯20度,就像19世纪天海周期的“续集”。(注:经世占星容许度通常都较宽,合相时间前后能持续约8-10年)
2020年,依然在难忘的摩羯20度——这轮天海周期开始的位置上,木土冥三大巨头同时齐步踩过。不知道这个“同度”仅仅是巧合,还是有什么神秘寓意?反正那一年,从一场席卷全球,快速蔓延的疫情起,突然间,世界的模样就变了。
随后发生的,还有同年换座水瓶座的木星与土星,2021年起尚未结束的土天四分相,包括2022年令人暇想不已的木星与海王星在双鱼座的合相,一切,似乎都在催化一场天海旋律的“变革”。
我们知道,天空之神天王星掌管闪电和星空,也是为人类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闪电与火光,隐喻来自天堂解放人类的礼物,从突然的变革、震惊中得到启蒙与觉醒。
天王星也是独立身份意识与个性化的革命之神。在锐利与质疑的头脑中,权威和既定规则,更像是最薄弱的证据。正是这种激进、反叛、兴奋又不安的冲动,照亮了人类火箭般的精神使命——从一切“重力”规则的束缚中挣脱,飞向太空,飞往不曾抵达过的空间探索。
而海王星呢,海洋与水的神话。混沌、浩翰、包容,在一个无边的隐性容器里,汇聚了人类集体的梦与信仰。它赞成统一而非分裂,赞成爱而非战争。
无论在艺术文化、神话宗教,或是一波波社会风尚和理想主义的演变中,我们都会体验到它对心灵的洗刷。从中升起的灵感、启迪与想象,甚至催眠与幻觉,都是人类想要与“神”融合、回归源头的冲动。
海王星是精神与灵性的导师,我们也称它为居住在每个时代、每个个体心中的——“神话”。
远古时代,闪电劈入海洋,地球随即发生了一系列反应:最早的有机物出现了,再逐步演变出单细胞生物、更高级的植物、动物,还有“我们”——生物进化链顶端的人类。
当天王星与海王星相遇,同样巨大的生命创造力就会出现。并非只是字面意思上的生命形态,而是“集体生命”最高形式的创造物——文明本身。
一个时代的文明范式(技术、文化、经济、制度等等的集合)到了转变的时刻,新时代开始了对旧秩序的改造,需要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神话。
或者更简单的说:有一场关于“神话”的革命。
漫步在历史的长廊里,如果人类文明的每次飞跃就是一盏灯的话,大概我们很快就会在公元前6世纪这里驻足——因为它如此耀眼的光芒——全球各地的文明(信仰、宗教、哲学,以及神的起源),都“不约而同”的出现在这个非凡的时代。
它的璀璨,以及对后代文明的巨大影响,被历史学家们称为伟大的“轴心时代”。
这个被公认为整个世界宗教和文明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有关于它的起源、过程及影响的研究分析有很多。今天,我们不妨再从占星学的角度来看看——
就在公元前578年,发生了一个了不起的天象,三个最远的行星天海冥走在了一起——这是几千年来唯一一次,天海、天冥、海冥,三大远行星如此紧密地,同时开启新的周期,也开启了之后数千年中,“人类文明进化”这个无比巨大的母题。
公元前6世纪以前(对应古希腊的古风时代、中国的春秋时期),人类文明弱小又分散,仿佛雨天玻璃上的一个个水滴,由散落的部落、城邦或是王国组成,有时彼此碰撞、汇合,有时又会消逝不见。
进入公元前6世纪后,随着经济交往、技术发展和战争,零散的村庄和部落开始一点点汇聚成为了城邦、王国。
就在天海冥发生三重合相的几十年间,世界各国突然同时出现许多伟大的先知、圣贤人物,思想文化活动在各地兴起。
希腊的神话传说,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神谱的广泛传颂中,相互渗透、逐渐融合,直到奥林匹斯万神殿的形成,孕育了希腊古典文明的精神内核;在中国,老子传道,百家争鸣,孔子带着72弟子周游列国;在印度,菩提伽耶的毕波罗树下,释迦摩尼开悟;在以色列,先知耶利米、以西结和以赛亚二世出现,希伯来圣经第一次编撰和修订。
文明的绽放,犹如从酝酿已久的天空中闪现的雷电跃入了大海一般,宣告着轴心时代的来临,也宣布了每个文明的神祗与信仰的的出现。
最初,是马背上的游吟诗人和旅者,把故事、传说和神话,如同蒲公英的种子般传播到各地;后来,随着一些新媒介的发明和流行,诸如雅典的纸莎草纸和中国的竹简,包括在雅典的交易市场上,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出版业(被认为是雅典文明奇迹的发端),加快了文化的流通速度。
雅典政治家兼诗人梭伦(天海的原型人物),还为公开朗诵荷马史诗建立了规则,使之成为希腊教育和古典想象的持久基础——技术的进步,制度的革新,不仅让普通人学会了文字(天王星),更听懂了神话与诗歌(海王星)。“文明”、“与神的直接接触”,从此不再只是贵族祭司的高级特权。
知识与文明的普及(天王星的解放),唤醒了人们对神与信仰的渴望(海王星),同时也有了个体对于社会身份(天王星)的需求。这一点,最明显的例子,是轴心时代“姓名”的出现。
无论从小山村里来的山民、第一次呼吸到自由空气的奴隶,或从流浪中安定下来定居的游民,来到城市里首先需要确定的,是自己在城邦、在社会中的身份。
而代表身份的,首先是姓名——名字,让人们建构了自我形象的社会内容,把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来;姓氏,则起源于血缘、地域、职业和宗教,它进一步地让人们把自己与类似的群体联系在了一起。
轴心时代开启了神(超越世俗)的意象,也形成了最早的社会身份(天王星象征的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之后的每一轮天海周期中,都可见一股精神觉醒的浪潮,对集体意识的转变。
无论故事在各个时代如何演绎,神话(完美的精神)、信仰,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始终在延续。
在天王星的影响下,旧的“神”与信念体系,会不断遭遇不同声音的质疑,慢慢衰亡或崩溃。随着新秩序种子的播下,巨大的潜力也等待成熟的时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创造出新的信念和希望。
(未完待续,下篇明日头条发布)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首发于若道平台发布,欢迎转发,反对抄袭。
乐木
若道2018届核心课程认证毕业生,咨询平台入驻占星师
若道2021年生时校正认证占星师(满分)
复旦大学MBA,20年企业咨询及HR经验
咨询微信号:shyjy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