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中医“九气”,如何影响你的健康?

(2023-01-06 09:08:58)
作者:彦方

编辑/翀子 图片/稿定设计


中医的九气理论也是心平健康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九气即为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劳则气耗、惊则气乱。它们都是什么意思?来看文章吧!



我们前面讲了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接下来讲九气。中医的九气理论也是心平健康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九气即为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劳则气耗、惊则气乱。


1
喜则气缓


我们前面已经讲了喜伤心,说到当我们为了达到自己的需要用的力、使的劲大了、管的太宽了,会影响心脏的功能。当我们使劲的时候,心肌非常用力地在收缩,我们能感受到心脏跳的力度很大,速度很快、但是没多久,就会发现心脏使不上劲儿了,也就是说,使的劲大了、管的太宽了,反作用力平衡过来,反而气缓了。


2
怒则气上


“怒(奴)则气上”说的也是法则:人处于低点时,往往守不了低点、当不了“奴”(仿佛被别人踩在脚下),会感觉到窝囊委屈压抑。


我们在治疗的时候,一方面要释放窝囊委屈压抑的感受,一方面要从认知上放松地守着这个“奴”。真能守着人生的低点,气自然会往上走,即怒(奴)则气上。我们越不接受低点,觉得窝囊委屈压抑,反而越会影响肝的功能。


每个人在人生中都有比别人低的时候,有“奴”的时候,不是不该有低点,也不是“奴”错了,重点是我们如何面对。


如果我们在比别人低的时候,内心感到窝囊委屈压抑,会影响肝的功能;而如果我们真的能放松地体会着人生的低点,体会着那个“奴”,感受着它,守着它,按照法则,气就会上,人也会从“奴”往上走。


3
悲则气消


悲则气消的“悲”,就是前面讲的,想入非非的心。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就能够感受到这一点:无论我们想的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在消耗我们的气。


生活中的有些人干事儿干的很少,但是他整天陷入在自己的想法中,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中,我们会发现他干不了什么事儿,什么事儿没干反而人很虚,这就是因为“非心”在消耗他的气,就是悲则气消。


图片


4
思则气结


思则气结的“思”,就是前面讲的“田心”,也就是那些被条条框框束缚的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是规矩规则错了,而是当我们拿着规则,框自己框别人,认为就应该怎么样,就不应该怎么样,被规则框住了,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这是“思伤脾”。


“思则气结“则是“田心”在我们身体上的另一个体现,就是结节。如果我们仔细去摸,会发现胳膊上有很多小的结节,还有更多我们自己根本没有觉察到的。严重的结节,以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最为常见。


这些结节是怎么形成的呢?心平研究出的心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自己设了很多的框、很多的规则,当现实的发生不在这个规则里,不在这个框里的时候,我们觉得不正常、不应该、不通,这样的不平心理就变成了我们身体上的结节。


乳腺结节是怎么形成的呢?涉及到亲情和爱情的不平心理会反映在乳腺上,在亲情爱情上的“田心”就会变成乳腺结节。我觉得TA(他或她)应该怎样对待我,不论是爸爸妈妈、还是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妈妈跟我说话就该温柔,爸爸对我就该慈祥,我们自己认为父母有一个标准,有一个框。


但什么样性格的人都会结婚生子,所以什么样的父母都有。有的父母就不怎么管孩子,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就特别严格,而当他们的方式跟我们认为的那个不一样时,我们就觉得不应该不通,于是就导致了乳腺结节。


因为我们觉得跟自己的框不一样的时候,那个气就结在那里了,变成了结节,就是思则气结。


5
恐则气下


恐则气下的“恐”,说的还是“巩心”,就是为了达到高点使的劲儿。按照自然法则,任何事到了高点都会下来,巩就是那个高点,因为任何事物都会经历春夏秋冬、生长收藏、成住坏空。按照自然法则,夏至是一年中最阳的时候,一阴生了,而在冬至这个最阴的时候一阳生了。


我们同样可以用这个法则来理解人生,当我们在最落魄的时候,如果真能放松地体会,一阳一定会生的,因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如果我们违背法则,不接受人生的冬至,阳就升不起来;到了人生最高点的时候,不想下来,还要更高,就会出问题。


不管什么事,到了最高点,按照自然的法则就会往下走,好事是这样,坏事发展到高点的时候,同样也会往下走的。这就是恐则气下。


6
寒则气收


寒则气收,讲的也是法则。在冬天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户外的寒风凛冽中,你越觉得冷就会越冷,如果这个时候你能放松地体会那个冷那个寒,气就会往里收,就会给我们补上来,身体自然就热了。


每年冬天,上完心平耐寒课程的同学都会穿很少的衣服,但他们即便只穿短袖单裤也没有感冒。王中平老师从年轻时开始练习耐寒,二十多年来,冬天穿的那么少,到现在也没有得过老寒腿之类的冬季病。我们自己也都穿单衣单裤过冬,练习耐寒使我们在冬天反而更不容易感冒,有更强的抵抗力。


“寒”同样可以指人生中遇到的那些坏事,如果我们真能放松地面对,体会着那个“寒”,把不平静不平衡的心调整为平静平衡,气就会自然地往里收,这就是“寒则气收”。当然,这些法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实践,在没有体验的时候,这些还都只是知识。


图片


7
炅则气泄


炅则气泄的“炅”,是日下面一个火,好比人生处在志得意满的高点,而法则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在炅的时候会气泄。寒则气收,说的是体会那个寒,气就能往里收,就在补;炅则气泄,就是人在炅的时候,太得意了,太兴奋了,在太要那个好的时候气就在泄,这也是法则。


并不是说人不能炅,人生可以有光芒四射的时候,但是我们要知道人生不可能永远在至高点,也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往下走很正常。而在这个高点上的时候,如果我们一直沉浸在那个“炅“里面兴奋着,还老是觉得自己很厉害,这个时候我们的气就已经在泄了。


8
劳则气耗


劳则气耗很容易理解,我们前面也提到过,放松地做事是不会消耗的,但我们不愿意干还得干,就会觉得很消耗。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家长带孩子出去玩,小孩子玩上一天,跑得比大人都快,还特别有精神,因为他喜欢干,但是陪玩的家长都觉得累死了,因为孩子爱玩的那些不是家长爱玩的。


我个人就特别有这样的体会,带孩子一天下来特别累,不想做还得做的事,就会气耗;但是讲一天课却觉得很轻松,因为内心是喜欢的,讲了一天也没觉得消耗,相信大家这就理解了什么是“劳则气耗”了。


9
惊则气乱


我们前面说到过“惊伤胆”。当人被吓了之后,存留下来、平衡过来的情绪,就是惊。被吓过之后,我们怕它再发生,就一直“惊着”。而胆是清静之府,现在不清静了,当人的心总是悬着,害怕什么事要发生,这个时候整个人都是乱的,所以叫惊则气乱。


这就是我们简单地用心平解释的中医九气理论: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劳则气耗,惊则气乱。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转载于若道平台,欢迎转发,反对抄袭。


图片
END


分享到:
  宇宙天气 更多>>
  近期课程 更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