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翀子 图片/稿定设计
文章源于书籍《认识平衡》
心平健康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之间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创造性地将心理学、中医学、西医学及哲学等多门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自然平衡理论使之心平,使生理病理发生质的变化,最终达到身心双重健康。
心平健康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之间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以人体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帮助人们祛病强身,排除产生疾病的不良心理,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对恶劣环境及对来自社会各种压力的承受力,从而获得身心健康,使人们生活得更加轻松幸福。
心平健康学创造性地将心理学、中医学、西医学及哲学等多门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适合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自我调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
心平健康学与现代医学治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待病痛主要治的是“心”,找到得病的内在心理原因,并运用自然平衡理论使之心平,通过改变原来对事物的不平心理及错误理念,使生理病理发生质的变化,最终达到身心双重健康。
心平健康学认为,人体如同一个大的化工厂,你有什么样的心情,身体就进行什么样的化学合成。心情就如同化工厂的调节密码,而心平健康学研究的就是怎样破译这些密码,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之间的变化规律。
如:害羞时脸红,吓一跳脸白。这些简单的生理现象大家都习以为常,没有人注意它。人在生气、烦恼和悲伤等诸多心理情绪发生后,生理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更是很少有人去研究。心灵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它怎样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甚至生命?心平健康学研究的正是这一点。
心平健康学的理论,源于古代传统中医。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在《黄帝内经》中“病由心生”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病由心解”的理论,并总结出了心平健康学的五条基础理论:
(一)人的意念活动和心情波动,不但对所想事物有定向性和定位性,而且对气血在体内的流动方向有定向性和定位性;
(二)人的意念活动和心情波动,对人体内的气血产生定向的生理效应和病理效应,包括对身体和感觉两个方面的变化效应;
(三)心情波动后变化的气血对身体的作用有存留性;
(四)心情波动后变化的气血对身体的作用产生机转,包括疾病的良性机转和恶性机转;
(五)用平静的心情状态、辩证自然的观点,反作用于人体的存留信息(病因),可以将存留信息祛除,使疾病减轻或痊愈。
心平健康学是一门新生学科,尚需进一步完善,有赖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共同研究,以使这一理论和方法为更多的人造福。
在没有认识自然力的平衡规律之前,我和广大读者一样,常被吉凶祸福所困扰,活得很累。因此,我一直在寻求一种使自己和别人活得轻松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经历了从练武术、练功到对心平健康学研究和深化的过程,我悟到了使身心解脱的一系列方法和理论。
我从迷茫中慢慢清醒,发现宇宙间有一种力,了了分明。它和每个人的一切都发生着作用,它控制着国家、社会、单位、家庭及个人等等,进行着各方面的平衡。
对这种平衡的力,心平健康学称之为“自然力”。对这个力认识得越明白、体会得越深刻,则生活得越轻松。越不理解“自然力”,越活得累。
人们常常在某个时期遇到不顺或受到冲击,总感觉自己很委屈,想不开,这样就在心理上产生多种“信号”,从而给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病”。
经观察,无论是大家认为的好人还是坏人,领导还是群众,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亢奋”。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于是随时会强烈地表现出来。而“自然力”对任何人都是那样的有情、而又无情,随时进行着各种平衡。即通过某种形式给“亢奋”者一定的压力,来进行平衡。
有些人没意识到这是对自己“亢奋”的平衡,继续“亢奋”,结果就倒了大霉,生了大病。还有一些人则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亢奋而消沉,身心受到很大创伤,使自己几十年缓不过劲来。
心平健康学的自然平衡理论,能帮我们理解自然力平衡法则,治疗这种心和身的创伤,使我们能够轻松健康地生活。我希望通过学习,能使您理解并接受这一理论,让您在生活中得到轻松与快乐。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在若道平台发布,欢迎转发,反对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