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心平健康学,帮我打开了自己的心”

(2023-02-20 10:06:21)

标签:心平健康学
作者:匿名

编辑/翀子 图片/稿定设计

它会帮助我们打开自己的心。”对心平健康学的学习,真的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如果你对它还不是太熟悉,让我们听听受益者的心声吧!



我与心平健康学



我与“心平健康学”的结缘,得益于一位好朋友。9月初,收到她的微信,告诉我初级班即将开课的消息。那几天,我正饱受一段关系的困扰,被突如其来的变故砸得晕头转向,也正因“突如其来”,我相信这是某种命中注定——


从小到大,但凡惨痛的记忆,都会在后来的日子里呈现出意义。但这次到底为什么?我不知道。


我相信,如果早几天或晚几天,事情尚未发生或苟且解决,我都将与“心平”初级班擦肩而过。但是,不早也不晚,我当即明白这件事就是要令我与“心平”结缘的。


我的好朋友已经在不久前有所体验,深受其益。“它会帮助我们打开自己的心。”她说。听了她的简单介绍,也感到这种理论与自己过往的经验及内在的追求是相应的。


图片


“揉球”的意义



初级班三天课程,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揉球”的意义所在。


我曾受过皈依,多年来始终在一些内因外缘的作用下,对探索自我感兴趣,佛学、超个人心理学、业力占星学……拉拉杂杂的书也读过不少。各种大众心理学的微信公众号更是关注无数,每日必读。因此,最初对“揉球”这个简单的动作是不甚理解的。


读那么多书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它能解决吗?


彦方老师的一句话,对我启示很深。她说,也许你读过很多书,对自己也有很多认识,但这只是发现问题所在,揉球却是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处理埋藏在潜意识和无意识层面的不平心理和情绪。


我方才发现,过去几年中,自己给自己贴了那么多标签:边缘人格、低自尊、缺爱、匮乏、社交恐惧、羞耻、童年创伤、不安全感……可是哪一样又真正得到了解决?


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在身外寻找慰藉,试图抓住什么人或什么事,填充自己内心的空洞;一次一次在相同的模式中重复。


我需要的,正是一剂帮助创伤愈合的良药,也就是把那些存在潜意识和无意识深处的不平心理和情绪,真正地消除,而不再被情绪所困扰。


图片


对症施治



再往后,经过几次个案咨询,感受最深的,是“对症施治”的准确性。


这十几年,我深感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消耗了太多能量。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又不如愿,更添苦恼;还经历了几次颇为惨痛的决裂……你知道,人最绝望的时候,是因为无奈而认命的时候,是不得不扮演一个不想扮演的角色的时候。


我一度以为这是宿命使然,是自己无法改变的剧本。而老师通过两小时的个案咨询,帮我找到了那个最根本的心理原因:


我认为自己不被父亲接纳,所以永远在他人身上寻找父亲的影子。她告诉我,通过“揉球”的方法,让内心深处那个不被父亲接纳的自己放松、疗愈……


我按照她的提示,照做了一两回,进入到很深入的潜意识状态。


在“揉球”的过程中,想起童年时与爸爸去野外散步,天冷,总是拖着大鼻涕,爸爸假装“嫌弃”地递给我手纸,其实一点儿也不嫌弃;又想起小时候淘气,用姨妈给我的化妆品给爸爸化妆,红脸蛋,红嘴唇,还梳两个小辫系上红头绳,结果碰上他的同事来串门——那个年代是没有电话和微信的——措手不及地去开门,把同事笑个半死……


这些童年记忆让我在“揉球”时掉了眼泪。那些长大后的悲伤和委屈,以及求之不得的理解与接纳,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化解。


第二天早上,当我醒来,只觉得世界变得那么通透,那么明亮。郁积多年的恐惧感、匮乏感,一夜之间消散了很多,而且直到今天,都没有退转。


一个始终对我很好,但也始终被我以“缺爱”为由、任性折磨的朋友说:“你简直是脱胎换骨。”


这一次我真的相信了,一个人的心理结构是可以改变的,心理系统是可以重装的。而且,方法如此简单,只是在“揉球”中完全的放松,去处理埋藏在潜意识和无意识层面的不平心理和情绪。


当然,正如彦方老师所说,情绪是一波一波浮现的。这一波解决了,下一波隔些日子可能会再从潜意识层面浮现出来。


随后,我果然在生活中遇到了让自己心理很不舒服的事件,也由此有机会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过去。关于金钱,关于工作,关于母亲和孩子……


尽管是完全不同的人生议题,结果却是相似的:在个案咨询中找到心理原因,然后对症施治,通过“揉球”的方法处理累积在内心深处的不平心理和情绪……


很多问题,都在“揉球”后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而自己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变得更加轻松和干净。更重要的是,当我发生了改变,周围的人和事也在随之改变。这在从前,是不可想象的。


譬如我与母亲的关系,经历了太多挫折,我早已放弃了与她重新联结的希望。但当我真的通过“揉球”,处理了与她在情感方面的纠葛,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了奇迹般的好转。


“众生度尽己方度。”我喜欢这句话,有种敦厚的力量,有种圣洁的光彩。作为一个在三维世界的法则面前常常低头认输的人,“揉球”对我而言,不啻一把重启生命信心的钥匙。


图片


做到“平衡”



初级班之后两个多月,我又上了中级班。


这一次,除了两个身体上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20天里不断反复的焦虑症状,让我以为从此就要依赖药物和精神专科医院了,没想到揉球效果好得如此彻底——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两个概念:“业力”和“平衡”。


多年前诵读《地藏经》,或许因为音律动人,总记得这样一句:“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那时,简单地将“业”理解为某些“坏心”。然而“坏心”如果只是想法,而不付诸实践,又怎么会造成恶果呢?并且,都说读佛经就是“消业”,为什么呢?


现在我明白了,“业”就是起心动念,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是不平心理和情绪。一旦种下了“因”,在条件合适的时候,便会形成相应的“果”。


“情绪来时,放松地去体会。”让不平心理得到释放和转化,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一个消业的过程。


所以,“心平健康学”对我的另一重意义,就是如同一道方便法门,让我对曾经亲近却不够精进的佛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要做到“平衡”,通俗地讲,就是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不加劲儿”吧。


我一度是个用力过猛的人,在方方面面都用力过猛,工作、学习、情感、孩子的教育,并且以此为荣。我不明白,凡事“不加劲儿”,怎么能够做好,怎么能够成功。


这回,身体却出了莫名其妙的状况:一向引以为豪的大脑突然不能工作了,连最简单的信息处理也很艰难,不能阅读,不能开会,不能写作,甚至不能和朋友聊天……


这就是大自然,对过去那些“亢奋”和“我能”的一种平衡。而当我认识到这一点,臣服于这一点,通过“揉球”处理这一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凡事努力去做是好的,关键在于心理状态,要放松——听起来真像悖论。而当你经历过一些现实的教训,又有幸遇见良师的教导,才能领会其中的善妙之处。


宗萨仁波切说:“欲望本身没问题,执著于欲望才有问题。”


不加劲儿,也就是不执著吧。放弃对结果的控制,反而会得到很多。


图片


脱胎换骨的我



从上初级班到现在,不过三月有余。细数自身改变,以及随之而来的境遇改变,竟然数不胜数,真可谓“换了人间”。


一个晴朗的冬日傍晚,和孩子们在小区跑步,夕阳透过树间,逆光的图景美极了。


我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年,走过世界很多地方。吴哥窟、好望角、撒哈拉、苏格兰高地……总想从现实中逃离,逃到某处遥远的蛮荒之地,而心中永远是缺憾,永远在需索,永远求之不得。


而这一刻,我就在这里,既不遥远也不偏僻,既不畏惧也不逃离。


我感受到了天真纯粹的幸福,比任何追求都有力。正如我喜欢的肯·威尔伯在《一味》这本书中所写到的:


“在你当下的觉知里,整个世界不论寒与暑,荣耀与恩宠,胜利与泪水,全部尽在其中。你并不是在看太阳,你就是太阳;你并不是在听雨,你就是雨;你并不是在感觉大地,你就是大地。在这个简单、清澈而无误的洞见中,诠释的活动完全停止了,你转入法界的核心——非常单纯地,非常安详地,一切都脱落了。”


是的,我的好朋友一开始就对我说:“它会帮助我们打开心灵的。”


而我曾经以为自己永远不会遇见这一天。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转载于若道平台,欢迎转发,反对抄袭。


图片
END


分享到:
  宇宙天气 更多>>
  近期课程 更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