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翀子 封面/书君 图片/稿定设计
(接今日头条)
执:难舍难分,童年创伤的共谋
原生家庭
顽固偏执的态度,常始于原生家庭的创伤。我们都被童年自我形象贯穿人生,了解性格成因,才有助于摒弃不良行为。与伴侣的相处方式,常取决于对父母婚姻的认识。控制型男人仇视女人的潜在原因,可追溯到父亲曾树立的榜样,用蔑视恐吓伤害贬低,将女人拿捏到位。认为男人只有强势,女人才能显得懦弱。妈妈在他眼中,是无能的牺牲品。虽同情她,又会瞧不起她无力辩白的情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他宁可学习父权的压制掌控,让别人没有话语权。
控制性男人,也可能有一个控制型母亲,从小处处管着他,令其深感无能无助。与母亲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争取自由独立的博弈。长大后,只要女人对他流露痛苦和需要,他就会愤怒蔑视,感到恐惧痛恨。觉得天下女人都自私。而他应该有自作主张的权利!他与女人的关系都成了权力的斗争。还认为女人都和妈妈一样,有可能背叛抛弃他。所以他要报复女人,将女性视为对手。
他记得父亲常说,“我不会输。我说了算。我会打仗,我手段高明。”“父亲的道理是唯一的道理。”/除了妖魔化女性,这种文化还为男人树立了一个英勇神武的典范, 要男人强大、 独立、 刚毅、主宰天下、不讲儿女私情。当然,他一定不能惧怕或依赖女人。恐怕谁也达不到这个标准,对从小渴望女人的爱却又偏偏得不到的男人来说,这个标准无异于一纸空谈。 /长大后,他渴望女性关注的需求发展成了道德沦丧的行为。
——《依恋》
婚外情
婚外情也是用来解决童年恐惧,缓解对女性安慰渴求的途径。早期被养育者呵护的依赖需求得不到满足,空虚感就会伴随其进入成年。长大后,这些需求仍会一直疼痛地叫喊。指望婚外情,填补他们童年得不到的母爱,满足自身生理和心理需求。
依恋的本质,就是恐惧伴侣舍弃自己而去,又将落入孤独无依的虚空中。控制男内心依然是童年那个战战兢兢的孩子,操控伴侣,无非是怕被抛弃。为了打消这种顾虑,不惜摧毁妻子的自信,以残酷手段预留备胎。当她胆敢忤逆他的意旨,就跑去与别的女人打情骂俏,以调情表达敌意,或用婚外情教训惩罚羞辱妻子。以此稳固控制权。且认为他伤害她时,都是她咎由自取。
而发展婚外情的控制男,也会认为妻子以同种方式愧对自己。他越是内疚,越会把罪咎推给妻子。减少对自己行为责任的承担。而在这种基础上建立的亲密关系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带有背叛的原罪,先天缺乏正常伴侣关系中的那种满足和忠诚。长期看,对任何人并没有好处。因双方都永远在继续寻找更好的事物。
厌女
厌女症的表现形式在男女身上并不对称。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可是,有厌女思想的人却又不能不在意女人,这便成为他们的软肋。 /“好色男人的厌女症”之谜,因为他们对男人的性的主体化不得不依赖他者女人这一悖论非常敏感?每一次想要证明自己是个男人时,都不得不依赖女人这种恶心污秽不可理喻的动物来满足欲望,男人们对这个事实的怨与怒,便是厌女症。男人们在内心深处某个角落一定想过,要是能不靠女人自己也能过该多好。/并不是当作人来爱,他们喜欢的,是对用钱买来的女人的任意玩弄和控制,让她们甚至身不由己地主动服从自己。
——《厌女》上野千鹤子
控制型男人对女人绝情的敌视,恰恰是耻于承认需求。虐待伴侣是为了掩饰他对女人的极度惶恐,深陷对女人爱的渴望和根深蒂固的恐惧之间。渴望被爱和情感关怀,渴望安全感。但想亲近女人的这个需要,又让他担心成了俘虏。怕一旦赋予了女人神秘的权威,她们就会利用他的爱来占有他,再伤害她,最后抛弃他。
因为权力让渡,总令人焦虑不安。依赖令人脆弱,不满他人凌驾于自身的力量,恨不得毁了对方与关系本身。于是,压制其权利,攻击刺痛她,令她感到渺小又无用。以为只要能打压女人的自信,没了底气,她就会像他离不开她那样离不开他了,以破解自己被抛弃的顾虑。
所有这些强烈又矛盾的情绪,使得控制型男人的伴侣不仅是他深爱的女人,也是他的出气筒,是他恐惧、担心和仇视的对象。/对母亲的怨恨和需求都转移到了他心爱的女人身上。只要这个女人扬言要与他分手, 就会点燃这种矛盾的感情。他不能放走眼中爱护他的女人,因为她代表了他的母亲。自己和离不开母亲一样,离不开他的伴侣。
——《依恋》
圣母
典型的控制型男人指望伴侣是一眼永不枯竭的源泉,为他奉献一切,爱他、崇拜他、关心他、支持他,还要挣钱养着他。在这段关系中,他就像一个饥饿、苛刻的婴儿,无声地要求对方奉献一切,满足他的所有需要。 /控制型男人的爱,贪婪苛刻,不论你舍弃、付出了多少,都永远没个够。他始终都认为,你关心他远不如他关心你。他会没完没了、变着花样地考验你的忠诚,这就如同你每个星期都要参加一次结业考试,但一辈子都结不了业。
——《依恋》
另一方面,对于控制型男人的伴侣来说,尽管他打消了遭人遗弃的顾虑,也叫她不敢离开他。可惜她心里只想着自己的苦恼,无暇顾及他“需要被呵护”这个难填的欲壑。所以他常常认为对方不管自己——这恰恰是他的一大心病。
——《依恋》
虐,却为何又难舍难分?
为什么受害者却仍不肯离开迫害者呢? 因为这是一场共谋。蔑视女性,过度自恋的男人;与自我厌恶,不懂自爱的女人。在传统默认的老旧剧本中继续执迷不悔……
控制型男人,偏爱焦虑型女性,能容忍他们的暴行,不愿摆脱受虐婚姻。而过去遭遇的心理虐待越多,越会偏爱施虐型男人,恶性循环。她们常见的共性,都是从小对自己形成了消极认识。自我形象破损,使其面对虐待时心甘情愿。
痛,是一种童年的乡愁,不惜惯性重历那片扭曲的熟悉。而长期逆来顺受,忍气吞声者,会迷恋上能帮她发泄怒气的人,通过他发脾气助她发泄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是源自一种下意识的委屈交换排遣;而控制男则看重伴侣能帮他表达一些脆弱的羞于启齿的情绪。而他本来需要女人展示脆弱,却又瞧不起他们的脆弱。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折腾到筋疲力尽为止。却不知这份无意识中的情绪交换,恰是维持他们关系的强大而隐秘的纽带。
冥七/金冥的分手很难很难。而在与控制型伴侣分手的情境中,则会更难。《依恋》书中告诉我们,一旦遇上这种控制型伴侣,千万不要期待对方悔改,当断则断。他惯用希望的圈套,吊足你胃口,像玩老虎机般舍不得走。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只要还能呼吸,连他侵犯性的监视,甚至令你感到安心,至少证明他仍在乎你?是时候不惜沉没成本,及时止损了;他用恐惧的圈套,把你限制在一个目光短浅的小世界里,满脑子都是他,视野越发狭小,神情日渐忧郁......
他深知越能充当你唯一的精神寄托,你就越会为他放弃一切,越丧失自信心。没了他,你的人生一片灰暗。你尝试逃走,他则会变本加厉地虐待你,让你瞧瞧抛弃他的代价。深陷控制型关系中难以自拔,正像是吸毒成瘾。应尝试挣脱对未来的恐惧,用积极规划去点燃自己前行的路。
记住,暴力行为是底线!别再给他凌驾你的巨大权力。尤其在面对冷暴力与背叛的双重伤害时,你必须要及时自爱!以上,为何不惜笔墨去例举令人不适的控制型伴侣情境?只因我意识到,它真的离我们很近很近...... 愿能让更多人及时如梦初醒。
一个女人哪怕再没脾气,哪怕再习惯于一个人暗自苦恼,因伴侣的刻薄和蛮横而产生的怨气也并不能全憋在心里。/再说控制型男人多半注意不到妻子细腻的感情。 即使他承认妻子在受苦,恐怕也会认为这与他无关。控制型男人往往认为,女人的苦恼只是进一步证明她少根筋。如果她身体垮了,精神也垮了,只会让男人更加瞧不起她,认为她没用、无能。在他的眼中,她既可怜又缺心眼。
——《依恋》
关系的危机
冥七/金冥代表一种依赖共生,但也注定了它终将结束。关系成长将定期遭遇限制性。人际冲突随相互依赖的频繁摩擦而升级,须定期释放其中隐藏张力,经由危机重新定义关系,去认清双方新需求。此时,任何封闭抗拒态度,都会带来灾难后果。冥王星不一定非得毁灭关系,但当你拒绝亲密关系转化改造你,那么能量守恒,则关系本身将被诅咒,变腐坏。
逃避防卫,毫无生机,爱一定会死去。冥7亲密关系长久的前提,是愿意改变,经得起颠覆。冥王行运时,总会测试到关系的真实深度,令关系中长期埋藏的不满与个人早期未竟情结,皆以压倒性情绪,全力爆发到日常。问题解决,关系巩固。而难以维持大量正面交流的伴侣,则很难通关。
不要惧怕冲突,它本身可促进亲密感,赢得更深层信任。成败只取决于争执的方式。鼓励公平的良性争斗,双方充满同理心和尊重,柔和的权力完胜强制的权力。或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引导伴侣转变。然而,强迫与惩罚总滋生嫌恶。当双方都选择以公开敌意恶意相待时,爱慕尊敬荡然无存,关系将陷入负面情感相互作用的死循环。所以,若不良行为值得原谅,关系仍要继续发展,宽恕就必不可少;但如果伴侣没有悔意,宽恕则是有害的,会削弱你的自尊,延缓问题解决。即宽恕对亲密关系有益,前提是,值得维系时……否则,鼓足勇气,直接离开。
忍耐的极限,闹到女人希望一刀两断的地步,势必要有一个爆发点。 这一刻不一定非得是夫妻关系闹僵的那一刻,恰恰相反,往往是女人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男人的时刻。 这一刻也许很短暂,但说不定在两人分手前已经发生过许多次,导致这一刻出现的不见得是什么大事,但一般是一系列类似行为中的最后一次。/《第二性》中,波伏瓦论证说,女性其实并不想挑起两性之间的战争,她们只是想要从男人那里获得欲望的同时也能得到尊重。
有限与无限,外求与内求
因冥7的本能进化需求就是与人融合,难免觉得自我身份与这段关系紧密结合着。即关系之外的自我不完整。才对关系紧抓不放,过度依附认同外界人事物,造成执着。遭遇背叛抛弃时,便会有受害者心态。而冥王的执念,从不肯屈服,不甘心,会恋战。欲罢不能,对抗缠斗,同归于尽,两败俱伤。因皆不肯舍弃权力。此刻,应该对外放权,向内寻找答案。以他人为镜,看清自己根深蒂固的最真实需求究竟是什么?让生命走出执念的僵局。所有向外投射的需求,都不过在为自己的灵魂之伤找救星,应学习自给自足,勇于自救。当你不再需要向外寻求自身意义时,反映你更高进化需求的正确伴侣才会应运到来。戒断依赖,重建价值。
觉醒,在接纳之后
虐人并不快乐,损人也不利已。冤冤相报何时了?业力的无底洞。欲抓得越紧,与毁灭越近。只要松开手,人就可以活。所以,恨不是答案,而是爱。宽恕优于仇恨,能让你更快生还,彻底疗愈。原谅他人,也是对自己慈悲。对消耗你的人,情感控制你的人,说舍得。就远离了精神内耗。为了自己放手吧,为了不再拖着这沉重的箱子到处走。对过往伤害念念不忘,只会继续激活愤怒。宽恕能提供镇静,平息心绪,释放怨恨,获得自由。宽恕,也包含接纳脆弱……学习不怕失去!你正在有意识地主动改变境遇,你并没在被动承受着什么。你从没有失去他,你是主动选择放弃他的,因为不适配!(比如3层楼的仙女遇见了2层楼的帝王……错位时空的悲剧)选择从来就是双向的,并不由权利控制方所独有。更大的真相是,每失去一样东西,我们就有空间来容纳新的人事物。
以接纳来释放。一句放下,说来容易……关键是,你要真的知道,你需要放下的是什么?并不是那个表象,那个人。切断相,于事无补。放下根源,才是解药。如何能放下?何时能放下?根源又是什么?它在哪?反正它从没在三月春天的人间光明之所,它藏在昏暗地宫极限深度中。直到你彻底看到它的那一刻,方能醒来。与冥王的恋情,从不是用来忘的。是用来解的……直到你接得住哈迪斯最残忍的死亡逼视,方才是通了最后那一关。
关于破除执念的过程,天王星鸵鸟式,强行切断抽离跳脱回避,断不了根。会总有什么悬而未决?破执,唯一的办法,要用冥王星本身的方式,去会面你的恐惧!去直抵恐惧的深渊,转化恐惧。恐惧失去,那就去经历失去!去充分经历那种恐惧后,你就不再害怕他了!不断地重复失去,从此你再也无惧。历万劫而永生。尤其当你明白了恐惧最深层的根源是什么时。最好的疗愈,就是深深地看见,不只是去看清了欲望。而更要是去看懂了脆弱,无力,才能最终放下。从此,一切交给悼念,你也接纳了人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最终,你竟发现了原初的世界...... 而脆弱的核心处,正是力量!
《微光》
金冥倒计时12天,月亮在白羊座,我从一个梦中惊醒。好久没做过如此宏大的梦了,关于那场景。史诗般的影院里,即将上演一场旷世之战,像是泰塔尼克规模的。所有人全来了,像是都需要看的那种。坐得满满的,是些老兵吗?严阵等待着,像是国外。我的座位偏前,目光却仍在快速搜寻着全场……最后,我朝靠后面的座位径直走了过去。那片角落,亮着灯光,昏黄,却足以映出面孔……盛装的我,手里还握着一只高跟鞋……醒了。最后这一幕,不知怎么还混杂了天空的画面?有飞鸟掠过......那么空旷而悲壮!醒来时,充满愤怒,气场寒冷,基督山伯爵一般?这恶梦的美感,很金冥。可怕......想哭。天呐,我梦见了什么?而我宁可醒来,也不想面对的是什么?或者,因我想不出下一幕究竟该发生些什么?我只知,确定无疑的是,最后那一定格,但见几股累世的业力交汇了,所有的面孔都到位了,表情太清晰。久违的四目相对,哈迪斯天蝎的心情虚掩着。当然我看也到了冥后的脆弱,于是我醒了。这无疑是个人潜意识深层正竭力按捺着的东西,但回顾场景氛围,那难道又好像是与集体无意识底端打通了吗?是被一种巨大的什么情绪打通的吗?个人与人类集体相通的情绪——善恶之间……醒来时,我祝内心与世界都和平。
清晨,再回看冥后的故事时,我懂了。冥后为何要春去冬来,周而复始的重回地府?仅仅是出于欲望的蛊惑?不,她一直等待着机缘,来刺穿心间那团难以释怀的漩涡。战胜心魔?魔不是终点,心是。是的,她还没有寻找到她自己……只要“欲望”还能让她活着,则“她自己”就是死的!她就会一直回去(双鱼座南交点在8宫的我,回到那个叫infinity loop无限循环的地方,再去久别重逢,再去因缘际会。此刻我的感受,像被命运狠狠暗讽了一把!)冥后要寻找她自己!而她要找的东西,从不在人间和煦日光里,而只能回到地底至深处搜寻。冥府的安全出口,就在后排那个角落里。难怪我在梦里漆黑放映的电影院,却看到了那样的光……洞穴最深处有微光,与影院放映中的漆黑,相悖。它照见了一切你不想看到的东西。
去直面它,你就战胜了自己。而不要急着从梦中惊醒。由此,你就不用一次次地再回来了。去看清你要的到底是什么,又因为怎样的期待?将恐惧意识化,才能脱离他的掌控,打破那个死循环,免得再让那团疑云如影随形。那么,我究竟看到了什么?......(有限的爱)于是,我放下了执念。我接纳了脆弱。
脆弱竟包裹着力量?它对接着天空,我看到飞鸟,那是自由。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果然惟有直抵深渊才是最近的路,之后才能适时切换到,这个跳脱的视角吧。我们规避不了历劫的任何一步,只能亲历,只有真实,只有勇敢。总结一下破执的过程:直面你的恐惧,接纳你的脆弱,放下你的执着,找到了你自己,看到了无限的爱。无限的爱,谁也抢不走。
月之暗面,有微光...... 来自心的反射,无限的爱。
卡尔·荣格明白地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命中突然出现某种重大的心理现象,那就表示有巨大的潜在无意识能量窜升到了意识层面。对一个文化来说也是如此。在一个民族的某一个历史点,一种新的趋势从集体无意识中爆发出来,一种新的理念,新的信仰,新的价值,或新的宇宙观,如果能够整合到意识中,那就表示是一种正面的趋势。但在它爆发之初往往势不可挡,甚至破坏力十足。
自爱
冥后何时可以自由?只有在她自己真心想要重获自由的时候。爱而不得,就去转化爱的方式吧。穿越了无边痛楚,若你仍有爱的能力,这一次,它将去往更深远。被金冥剥夺的爱,从来就不是爱。爱恨情仇中的,那都是原欲的纠缠。无法餍足的,皆是有限。不可得!掩埋需求的冥后是脆弱的,向外借势的冥王哈迪斯是脆弱的,触碰金冥禁忌之恋的动机本身,就是更脆弱的......因那只是帮自己寻求的一个借口,对吗?执意抓取有限,否则你怎会不断地失去?无限,要怎么失去?当你失无可失,然后你就拥有了无限。通往真正的满足。心在外面,流浪。自爱,何去何从?金冥人,总迫切地向外抓取,与他人合一,因幻想着爱要外求。蓦然回首,向内张望,它原本就(还)在那里。它始终存在于你的灵魂深处。心底的光芒,这就是冥后你一直在寻找的洞口!本自具足的爱,谁也抢不走。生生不息,源源不绝,那是对自己的爱,对万物的爱,对命运之爱。终于与自己合一时,才看到自己本身就是爱。而你值得拥有!
涅槃
百害而无益的关系,不敢离开,才是最大的失败。尝试拯救未果,再留下就是你的错。然后你将面临戒毒综合症,起初定会六神无主,因你恐惧找不到能给你希望的东西了。请相信自己,痊愈总会比想象中来得更快。退一步,海阔天空。重获自由后,你脚下的道路开始变得宽广,你的眼界重新打开。重获内在松驰感的你,要去找回自信,重建自尊,生龙活虎地活出“你自己”。生还之后,你最该思考的是,如何去最大化激发你的潜能?用炼金术与冥王星积极合作,而非成为它的受害者。金冥高阶,即是摧毁旧价值,对爱与关系重新定义!最终便是凤凰涅槃!涅槃是什么?当你向内求得了内求 ,接纳了接纳,爱上了爱,于一觉醒来的觉醒中......
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不会喜欢上一个控制型男人。喜欢上控制型男人不是问题,问题是长期一味忍受、认同虐待!/ “他那么对我,真是找错人了。我直言不讳地告诉他,如果他再敢这样对我,可别怪我翻脸。他好了一两天,就又犯了老毛病。我说到做到,当即跟他分了手。”
——《依恋》
如果作为女性,不被允许“做你自己”,那该怎么办呢?如果成为你自己的同时就意味着,你在那些你本该成为的角色上是个失败者——一个失败的女人、爱人,抑或是母亲,那该怎么办呢?/因此,她决定创作《第二性》。“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 “面临对立角色的两难选择:要么成为奴隶,要么成为偶像。而且女性从来没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在波伏瓦的后半生,她逐渐意识到成名后的自己,必须做那个公众眼里的“西蒙娜·德·波伏瓦”,而且这个“波伏瓦”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波伏瓦的人生哲学让她始终铭记,她所能做的一切,只有忠实于自己,并成为她自己。/写出了《第二性》的波伏瓦是否低估了她自己,抑或是故意隐藏自己的锋芒?为什么她要这样做?
冥七对应点,学习白羊/一宫:
参考对宫:《冥1|战争与和平》
男人在爱情中仍然是“至高无上的主体”——他们追求心爱的女人,同时也追求其他的事物,爱情是他们一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仅仅是一部分。相比之下,对女性而言,爱情被视为生命本身。/恋爱中的女人甚至失去了自我判断力,试图通过她爱人的眼睛去看待一切。她追随他的一切喜好,包括书籍、艺术和音乐。如果没有他陪自己一起看世界,她就对世界失去了兴趣,她只对他的想法、他的朋友、他的观点感兴趣。她觉得自己的价值是有条件的,她之所以有价值,完全是因为被他爱着。当她听到他说“我们”,她就感觉到无上的快乐,因为她觉得被所爱的男人当成了他的一部分,她和他就连在了一起,享有他的威望,可以和他一起去征服世界了。/解放女性意味着不再把她禁锢在与男性的关系中,但并不是割裂这种关系。
——《第二性》
男人虽然描写女人,但其实是在饶舌地谈他们自己。用“逃往女人”和“逃离女人”这两个关键词来解读近代日本的男性文学。/近代男性文学中的女人(并非真实的女人,而是作为恋物癖符号的女人),是构成男人内心世界的私人空间。男人为逃避公共世界而寻向(女人)这个空间, 可在那里遇到真实的女人,发现对方是不能满足他们梦想的,不可理喻令人不快的他者,于是又从那里尝试再次逃离。
男作家没有理解女性,没有写出真实的女性,没有把女性作为一个人来写。男作家在编织男人内心世界时所抱有的“关于女人的梦想”的构造,男作家们随心所欲地在女人身上寄托梦想,随心所欲地解释女人,正是他们所描写的梦想中的女人与真实的女人之间的巨大差异,才使男人的内心风景更为绚丽多彩。
在这里应该陈述一个事实,女人的快感并非如此便利的东西(对男人而言的便利)。因为这种幻想被播散得太广,我担心有人会真的相信吉行就是散布这种性幻想的犯人之一。让女人去读吉行的男人们,不过是想大量产出便利于自己的女人。实际上,读了吉行,也不懂女人,读了他的作品,懂得的只是男人的性幻想,关于“女人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希望她是什么”的幻想。女作家又如何呢?为了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她们也梦想了“男人”吗?答案是完全不对称的。男人梦想女人,但女人们早早便从(男人) 这个现实中觉醒过来了,她们逃往的去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她们自身。“近代女性文学的特征是男性幻想的稀薄”。 也许会有女人陷入男人的性幻想之中,愿与男人一起合作,扮演男人“梦想中的女人”。但今天的女人,已经不想再干那种蠢事了, 她们已经开始退出男人的脚本了。如今,男人从现实中的女人逃离,而去向虚拟空间中的女人。
将女人“他者化”,其实是把女人归入自己能够控制的“他者”范畴之中,这样的他者,既充满魅力又可以轻蔑。无论是视为“圣女”来崇拜,还是当作“贱妇来侮辱,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据说,使关根从吉行“毕业”的原因,是与一位美国女性的恋爱和结婚。因为这位来自异文化的女人,不断坚持“我不是随你所愿的他者”。这里出现的他者,是真正的“他者”,既不能理解也无法控制,一个全然不同于自己的怪物。
——上野千鹤子《厌女》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在若道平台发布,欢迎转发,反对抄袭。
蓝女巫
英国伯明翰大学 市场营销学硕士
职业占星师/专栏作者/芳疗师/珠宝设计师
中国首批ISAR英文认证占星师(2012届)
微信公众号:cecilia_s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