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身心健康,在于减少生活的错觉

(2023-05-19 09:14:16)
作者:王中平

编辑/翀子 图片/稿定设计

文章源于书籍《认识平衡》,由王中平老师授权发布

疾病的成因与心理因素密不可分,在心平健康学体系中,要想治好疾病,就要想得开、减少生活中的错觉,要尽量与自然调和,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知识。另外,【心平健康学】正在报名中,点击链接了解更多详情吧~



减少错觉



我在《心灵的潜能》一书中讲述了很多心理与疾病的对应规律,但那只是调病的方法。只知道规律,是不能彻底治好病的。要想治好疾病,更重要的是能想得开。这就要加强对自然平衡的理解,减少错觉。


如:有人腰疼,通过我们已经找到的规律可以知道,这是由于过去觉得领导不公平而生气、较劲造成的。如果仍觉得领导不公平,为此事一直想不开,腰疼就得不到缓解。


其实领导的做法公平与否,仍然与自己的心理定位有关。如果认识到自己以前太亢奋了,领导这样对待你,正好完成一个平衡,正反加在一起正合适。那么你真的从心里想开了,腰就不疼了。


错觉,同时跟我们的人生态度有关。错觉和正觉只是一念之差。当你用这角度看不开时,就试试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从这个角度想得病,换个角度想就能祛病。


比如有人很看不惯点头哈腰的人。其实理直气壮的人活着不容易,点头哈腰的人活得也不容易,那也是一种付出。他用点头哈腰换得领导给他的好,不是很正常吗?


实际上,都很正常。你有错觉,有偏激,才觉得不应该点头哈。如果现在你一弯腰就疼,那就是自然力用病来点化你,提醒你把看不惯点头哈腰的人的观点改过来。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产生错觉。比如看电影时,人们常会有潜在的分辨心,使你下意识地分辨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当好人被坏人欺负时,你就会心不平、存信号。


再比如看足球比赛,要站在支持某一支球队的立场上看,心情就不容易平静。但当你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时,就可以用放松的心情来看,如果你以一名中国人的立场看球赛,哪一队赢了都高兴,这时你看的不是输赢,而是球技。中国队跟外国队比赛,如果站在世界大家庭的角度看,那怎么看心里都能平衡,欣赏的是高水平。


所以,错觉同境界也有很大的联系,当你从这个角度看不开时,就试着换个角度想想。


图片


与自然调和



对某些知识的一知半解其实也容易导致人的错觉。现在有很多知识来源于统计学,是通过数据推出来的;它是现象,不是本质。但人们常把这些现象直接和自身结合,这时就容易产生错觉。 


比如当电视节目里介绍了吃某种东西会得病时,很多人就不敢再吃了。其实这是知识障碍、知识错觉。人对待世界,如果不是用体验去理解,而是单纯地用逻辑去理解,就很容易存在偏激的一面,容易有错觉。 


在你没有新知识、新经验时不妨遵守它,但如果对知识的遵守变成一种恐惧,那就成病态了。“吃了会得病”这个逻辑本身,比你真的吃了的那些东西对身体的伤害还大。为什么?因为你对这种食物的不平心理存的信号,比食物本身调来的信号还多。 


人在认识世界时,要尽量与自然调和,而不是与知识调和。这样才能减少错觉。所以看书,要用“心”看,不是拿着字典查某个字是什么意思。从字典写着的那个意思,可能并不是作者要表达的全部。 


人在认识自然、认识未知世界的时候,需要体验,并与自身结合,在不断的体验中加深认识;而不是根据某个字去琢磨,不是按照自己原有的逻辑去推理,那样很可能会对你形成制约。 


就像我们问一个小学生一减二等于几,他会告诉你“题出错了,被减数比减数小是减不了的。”而同样是这道题,由中学生来解,他很快就能告诉你答案是负一,因为中学生已经有了负数的概念。 


其实人生活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减少错觉的过程。而你的错觉越少,才跟事物的“本来”越合,得病才越少,事业和生活才会更顺利。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转载于若道平台,欢迎转发,反对抄袭。


图片
END



分享到:
  宇宙天气 更多>>
  近期课程 更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