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深度相位格局(上)丨玛丽莲·梦露:T三角格局的童年显现

(2023-07-14 09:13:16)

标签:星图案例 薇安
作者:薇安
编辑/翀子 封面/书君 图片/网络

作为美国二战后最炙手可热的巨星,玛丽莲·梦露给大众带来无尽幻想,在这位传奇女性的星图上,T三角格局非常凸显。如何深入了解这组相位?作者用三篇文章一一道来,本文是第一篇。

由心理学博士格伦·佩里老师授课的格伦老师授课的【ISAR选修课:心理占星咨询技巧】正在报名中,有兴趣的小伙伴点击链接了解更多详情吧!



前言




海王星落入一宫的玛丽莲·梦露,仿佛终其一生都与这世间隔了层扑朔迷离的面纱。


作为美国二战后最炙手可热的巨星,人们渴慕她的性感美颜,谈论她与网球名将乔·迪马吉奥、与曾是美国政府各种小组委员会审查名单中最著名的美国公民——剧作家亚瑟·米勒聚散离合的婚姻,以及数不尽的绯闻,就连她离奇的死亡也被打上了阴谋论的烙印。


剥离掉大众投诸于她的幻想,作为一个真实的个体、一位16年演绎生涯中出演过29部影片的女演员,短短三十六年的生命历程中,她的内在世界又历经了怎样的痛楚、挣扎、奋力突破和成长?


撰写过十一部国际畅销传记作品的唐纳德·斯波托博士,查阅了35,000页的独家授权资料,访谈150位从未发声的相关人士,对梦露的心理医生留下的文稿、梦露的医疗档案以及后期解密的政府文件进行了研究,写就了一部最大程度真实还原玛丽莲生平的权威信史。无论是否喜欢她的人,终能将她作为一名女性、一位演员,而非一个性感明星去理解。


当我以一名占星师的视角阅读完全书后,毫无意外地在她的生命传记中,清晰地辨识出她出生星图中那组由“海王星-土星-月亮”构成的精准T三角。


图片

| 玛丽莲·梦露出生星图


从占星学观点来看,星图中如此醒目的T三角必然会成为心灵成长的核心议题。个体外部经历在呼应相关象征符号的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和反馈机制,激励着内在原型能量或心理情结的释放与升华,成为锚定人生剧情的重要结构和发展动力。


从唐纳德博士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到这组能量对玛丽莲早期人生的影响和制约,同样也领略到她不断克服恐惧、自卑、依赖,冷静凝视幻象,毕生都在为穿越迷雾、活出真实自我而努力。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斯波托才会在完成近七十万字的叙事后说:“虽然开始记录梦露生活时我并不是她的粉丝,但在旅程结束时,我最终成为了一名粉丝。”


图片


第一宫的海王星



“我出生或许就是一个错误,我母亲不想要我,我大概是碍她的事了,对她来说我的存在肯定是一个耻辱。”——玛丽莲·梦露生前对好友如是说。短短一句话,道出了她对自己诞生于世的原初体验。


出生星图中的第一宫,代表着调节自体与外部世界交互的领域,其宫头星座为人格面具着上色彩,并通过人们的性格及物质身体特征反映出来。由此便不难理解上升狮子座的玛丽莲对拥有观众、成为焦点的渴望和热情。


然而,落入一宫的海王星更加强烈地影响和塑造了她的自体意象(行星,永远是最重要的)。试图消融一切界分的海王星,落在亟待将自我发展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的宫位,会对个体明确自我身份造成困惑。极端情况下,个体甚至可能完全没有自我,而是像一面镜子一样,只能映照出眼前的人、事、物。


对于这样的个体,若人生早期有来自母亲或母性人物的爱,将有助于他们培养出勇气和力量,发展出独立自主性。如果缺失了这个部分,他们不仅会害怕做自己,还会不停地追寻与另一个人的“完美结合”,宛如寻找寄主的藤蔓。


玛丽莲(那个时候她还名叫诺玛·珍妮)的早年经历,恰恰强化了一宫海王星的负向显化,几乎使其一生都在为“我究竟是谁”的议题而挣扎。


玛丽莲的母亲格拉迪斯·门罗自己也不曾拥有稳定的童年,成年后有过两次婚姻;其后与几名男子发生过风流韵事,至于玛丽莲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只有老天才知道。”


个人生活动荡不安、需要工作的格拉迪斯,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成为一位勤奋尽职的母亲,于是在玛丽莲出生仅两周后,便将她交给古板虔诚的博朗代夫妇抚养(在那个年代有许多家庭都靠着照看寄养的孩子增加收入)。


资料显示,年幼的玛丽莲在寄养家庭中并未经受物质上的困窘,甚至某种程度上,直到七岁前,她都因此得到了稳定的生活照料——尽管她后来曾为了给自己渲染一个悲惨的童年,以迎合好莱坞公关人员的热爱,籍此博得许多人的同情。不过,作为多个寄养孩童中的一个,的确进一步模糊了玛丽莲对自我身份的认知。


图片


T三角顶点:第四宫的土星



玛丽莲星图中T三角的顶点——土星,正好落在反映养育环境的第四宫仅从符号的层面,这一配置就立即让人联想到家庭中的高要求、严格的纪律性和有条件的爱。


当土星在人生早期的显化过于严厉时,会使自我产生罪咎感,总觉得自己犯了错或做的不够好,要非常努力才能够证明自己值得被某个归属地所接纳。


必须承认,这类体验也可能成为驱使人们追求外在成就(四宫的对宫:十宫)的力量;只不过成就本身无法真正抚平内在的存在焦虑,除非个体能逐步内生出自我认同与接纳。


成名后的玛丽莲绝不是一个“轻飘飘”的海报女郎,她工作量非常大而辛苦,她也数次公开表达“我不在乎钱。我只想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与此同时,生怕自己低人一等、被人耻笑的焦虑一直令她饱受折磨。


现在,让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她人生最早的七年,籍此来感受她四宫土星的生动显化,以及对其人格形成的影响。


博朗代夫妇的确兢兢业业工作和照顾着自己的孩子及寄养的孩子们,据玛丽莲的第一任丈夫所述,“尽管日后捏造了各种说法,其实她根本不知道贫困的滋味......事实上她是在一座不算宽敞,但是很舒服的平房里长大,即使家里没有迷人的奢侈品,但是各种现代化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但另一方面,博朗代夫妇没有兴趣追求世俗的享乐,他们最看重是道德和宗教责任,从不在娱乐活动或恭维赞美别人的事情上花费精力,认为跳舞、抽烟和打牌都是魔鬼的诱惑;整洁、秩序和纪律是美德的体现;小孩子的马虎、顶嘴和不良举止都是罪过。


他们一丝不苟地执行者着家规,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家庭生活偏离正轨。面对孩子们的任何一种小缺点,脸上总是会露出一副恼怒失望的表情。


玛丽莲说过,小时候她从不觉得自己能够令博朗代夫妇感到满意,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像样了。因为“你永远可以做的更好!”——还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能代表土星的声音呢。


这种土星式的严格戒律一样体现在他们对情感的给予上。玛丽莲自述过一段往事:“一天早上,我喊(艾达,博朗代夫人)‘妈妈’,她说:‘别这样叫我,我不是你的妈妈。叫我艾达阿姨。’接着我指着她的丈夫说:‘可他是我的爸爸啊!’她又说:‘不是的’。”


作为玛丽莲生命中的第一位“母亲”, 要想得到她的认可是多么困难。“我难以取悦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达不到他们的标准,可是我不记得自己曾有过多么恶劣的表现。”——这种体验也烙印在了玛丽莲成年后所有的重要关系中。


这一时期,格拉迪斯虽然一直支付伙食费,玛丽莲也“从未受到过怠慢,总是穿得漂漂亮亮的”,但她只是玛丽莲生活中的一个边缘人,一个偶尔才会出现的访客,玛丽莲对她的印象很模糊。


所有这些都令玛丽莲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在这样的困境中,心灵启动了自保机制。在土星的重压下,玛丽莲转而寻求海王星最“擅长”的回避痛苦的方式——逃进幻想之中。


她后来一直宣称当年自己只能躲进精神世界寻找庇护,她讲述了自己儿时反复梦到一个特定的情境:“我梦见自己一丝不挂地站在教堂里,所有人都躺在我的脚下。我无拘无束、赤身裸体地走过匍匐在地上的人群,小心翼翼以免踩到他们。”


——这个梦境的内容,与她其后的成名之路如此相像,以至于如同预言一般。


图片

第七宫的月亮



通过玛丽莲早期的境遇,我们也不难理解T三角格局中唯一的内行星——月亮——所承载的压力。


星图中的月亮,是心灵的源头,其相关配置反映了人们所体认的母性形象,以及因被养育的经验而形成的心理模式和情绪反应程序。


当我们把焦点放到月亮来理解,月亮对分海王星、四分土星的相位格局,充分描述了玛丽莲对母亲的体验——模糊的、渴望不可及的、受难的,同时又是严苛的、缺乏温情的、令人感到压抑的。


与此同时,玛丽莲的月亮落在第七宫——一个指示出我们如何与他人建立一对一关系的宫位。落入七宫的星体如果处于压力之下,很容易被个体经由关系投射到重要客体身上。


由于玛丽莲早期生命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心理分析师很容易将她其后人生中与重要男性的关系,解释为是在寻找“父亲”的替代者。这样的理解当然不乏合理性,玛丽莲的三任丈夫都比她年长,也一度成为她努力取悦和依赖的对象。


不过,借助象征符号的指引,我们可以更精微地辨识出,与其说她在寻找“父亲”,更准确说,她是在寻找一个归属地、一个能无条件接纳她的“家”。这一点在她年仅16岁就缔结婚姻的动机中,尤为凸显。


在检视这组T三角格局在玛丽莲的成年生活中的再现之前,再向读者介绍另一位对她来说同样兼具土星、月亮性质,并极大地影响了她人生发展的女性——格蕾斯·麦基。


格蕾斯·麦基是格拉迪斯在电影胶片厂工作时的主管,两人很快成为好友,格蕾斯也由此深度地介入到玛丽莲的成长过程中。


刚过完七岁生日的玛丽莲,经受了一次重大刺激,她心爱的同伴——小狗皮蒂,因叫声惹恼了邻居被其用猎枪击毙。悲痛之下的玛丽莲发生了抽搐反应。博朗代夫妇通知了格拉迪斯。


也许是绝望之下做出的反应,或是无奈的良心发现,加之掌控性极强的格蕾丝施加的影响,格拉迪斯决心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承担起照顾女儿的职责,将她带回了自己的家。


然而没过多久,格拉迪斯再一次从母亲的角色中退缩了,这一次是以严重精神抑郁的形式。此后,她很多时光都在疗养院度过。性格强悍的格蕾斯欣然承担起了照顾玛丽莲的责任,并设法取得了她的监护权。


作为玛丽莲人生头八年中的第三位母亲,格蕾斯为年幼的诺玛·珍妮(玛丽莲原名)设定了一个重要的认同对象——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全民爱神、性感明星珍·哈露。我们只要一瞥珍·哈露的经典造型——一袭紧身白裙,配着一头被染成令人咂舌、充满荧幕光芒的金白色秀发,性感十足——便不难发现心理认同对一个人产生的巨大影响。


珍·哈露和玛丽莲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年近二十涉足荧幕,人们看重她们毫不掩饰的性感,但两个人十分渴望能真正出演严肃的角色,却都终未如愿。她们为争取自身权益勇敢与影视公司抗争的职业轨迹,有过三次婚姻,年纪尚轻便香消玉殒(珍·哈露年仅27岁去世)的经历,都有着不少相似之处。


这或许仅是巧合,或许有着某种神秘性,但玛丽莲也坦言过珍·哈露对自己的重要影响,并曾计划出演一部她的传记电影。


未曾生育的格蕾斯,无意识地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明星梦投射给了玛丽莲,也或许她的确从玛丽莲身上看到了某种天赋。


总之,在当时的公关人员和记者们认为“世间绝不会出现第二个珍·哈露”时,她坚决不接受这种看法:“诺玛·珍妮,你没有理由不会变成她那个样子。只要头发颜色弄对了,鼻子再好看一些.....”


一位熟识她的同事说道:“没有格蕾斯,就没有玛丽莲·梦露......格蕾斯始终坚信诺玛·珍妮会成为电影明星,‘别担心,诺玛·珍妮,等你长大了,你就会是一个漂亮姑娘——一个有地位的女人,一位电影明星。”


为了朝这个方向前进,她给玛丽莲穿上手缝的棉布裙子,将她的头发烫成卷发,要求她像女明星那样微笑、噘嘴.......


不可否认,格蕾斯在物质生活上照料了玛丽莲,也给予她博朗代夫妇不曾给予的自由和更多奢侈享受。但她一样从未关切这个小女孩自己的感受,她和艾达·博朗代对玛丽莲下达的指令背道而驰,却都在和声细语地提醒她永远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做到完美”。


就像她月亮-海王星的对分相所昭示的,玛丽莲一直变化着“自我”以取悦她赖以为生的“母亲”们。艾达培养起来的这个正派女孩力求让自己躲避邪恶、保持纯洁;在格拉迪斯前来探望的时候,这个女孩希望自己变得讨人喜欢、令人感到舒服和开心;在受到格蕾斯的照顾之后,她又在新监护人的鼓励下抛开了之前的想法,变成了一个迥然不同的人,一个由格蕾斯亲自构思、设计、制造、调教的产物。


然而,1935年8月格蕾丝再婚,在新婚丈夫的竭力劝说下,她终于决定将玛丽莲送到了洛杉矶孤儿之家。对于玛丽莲来说,又一段“母女”关系就这样戛然而止,又一个承诺落空了,她再次成了一件没人要的商品。


虽然玛丽莲后来加工了这段经历的离奇程度,但资料显示她在这里两年的生活中得到了良好的身体照护,生活环境干净有序。只不过,玛丽莲渴望的情感滋养仍然非常匮乏。


孤儿之家的工作人员一心扑在小孩们身上,但他们的照料严格遵循指定的监管方式,必须形成一种不带个人色彩的情感氛围,彻底杜绝孩子和老师们之间培养起特殊友情的可能,以免师生之间产生畸形的依赖感。


无疑,这也再次强化了玛丽莲对四宫土星冷漠和情感隔离的内在经验。也就在这段期间,渴望得到安慰的心态促使她产生了逼真的幻想:


“有时候我会告诉其他孤儿我拥有很棒的父母,他们去长途旅行了,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回来接我。有一次我给自己写了一张明信片,在落款处写上了“妈妈”和“爸爸”的字样。当然,谁都不相信我说的话,可是我不在乎。我就是希望自己认为这一切都是真的,也许只要我认为是真的,一切就会化为现实。”


她的渴望和幻想还有另一个发泄渠道:


“去(孤儿之家)的屋顶,望着几条街之外雷电华电影公司的水塔,我的母亲曾经就在那家公司里上班。有时候眼前的景象会令我哭起来,因为我太孤单了。在拍摄电影的地方上班,这也成为了我的梦想和幻想。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格蕾斯的时候,她开心的几乎跳起舞来。”


11岁后玛丽莲曾和格蕾斯夫妇短暂生活、又再度被送到亲戚家。“一开始,在戈达德家醒来的清晨我总是以为自己还在孤儿院里。还没等适应他们, 我又去跟另一位阿姨和叔叔生活了,醒来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还在戈达德家。”“这种生活令我糊里糊涂的。”


在这种“糊里糊涂”的生活体验中,玛丽莲终于从最后一位照顾她的亲属安娜那里,得到了一些真正的温情——


“她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她是我在世上第一个真心爱过的人,她也爱我。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她是唯一一个爱我并且理解我的人......她从未伤害过我,一次也没有。她做不到,她的心中只有善良,只有爱。”


遗憾的是,安娜出现在玛丽莲生命中的时间太晚了,已很难撼动她很早就开始虚构的电影影像、格蕾斯念念不忘将她改造成珍·哈露的计划、以及她自己为寻求庇护,逃离这个不安全的世界而逐渐幻想出的生活——


“我周围的世界有些残酷。我不得不学会假装,假装的目的在于挡住残酷的世界—其实我也不清楚。整个世界似乎都向我关闭了.....(我感到自己)在一切的外边,我能做的就只是在幻想中假装各种事情。”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转载文章由作者授权发布于若道平台。


图片
END

薇安

全职心理占星师、ISAR认证占星师(2016年获得)、若道兼职助教

北大心理学硕士、MBTI国际认证施测师

若道认证生时校正资质及COAC高阶资质毕业生

微信ID:weianhuilai

公众号:献给鲸鱼Alice的电台


分享到:
  宇宙天气 更多>>
  近期课程 更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