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翀子 图片/稿定设计
文章源于书籍《认识平衡》,由王中平老师授权发布
在心平健康学体系中,会讨论一些很有意思的主题,比如它把人分为上品好人、中品好人和下品好人。它们都是什么意思?来看文章吧!另外,【心平健康学】八月份有新的初阶课程啦,有兴趣参与的读者朋友快点击链接了解更多详情吧~
很多人追求当好人,可是当了以后心里又不平衡,最后茫然了,不知何去何从。
很多人追求当好人,可是当了以后心里又不平衡,最后茫然了,不知何去何从。心平健康学认为:当好人,要当明白的好人,当自己健康、别人也受益的好人。当好人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强加于人。 很多病人都认为自己是好人,不理解好人为什么没有得到好报。通常人们对好人、坏人的区分是:做什么都是为自己、总给自己搂好处的人,为坏人;能为别人、不为自己的人,为好人。 我从治病的角度,把好人分成分为上、中、下三品,但通常在实际生活中,这三种好人的特性并不是单独表现出来的。 下面我对这三种好人分别分析一下: 上品好人施舍的是理。无论老子、孔子、耶稣还是释迦摩尼,给人们的是一种道理,他们活着时以理帮人,死后留下思想的精华还能帮助别人。 但能施舍理的人,自己应是个明白人,如果不明白就不能用理帮助别人。而且用来施舍的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给别人讲明白了,你自己的明白一点儿也没少。你越讲,你的知识经验越多,受益的人也越多。 上品好人明白自然法则和规律,利用好事坏事、吉凶祸福来点化人。以理救人,就是把自然的法则和规律告诉别人,来救别人。 如:颈椎病的心理规律是对长辈、领导有不服的心理。你以理施人,告诉他因为有不服的心理才得了颈椎病,他的观点转变过来,病就会好,明白的人救别人,救得彻底。 上品好人施舍理,但不等于不施财、不施力,是施舍的重点不一样。上品好人能够考虑对方的需要,帮人时想到的是能不能把对方点化明白,对以后能起什么作用。 上品好人是明白人,能找到平衡、因果的人,他没有住在善恶里,而是在善恶外,他能够接受各种结果,能面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根据各种结果找平衡,进行不同的点化。 上品好人是救己、救人,他不是为了救自己,但他能自然得救。就像下棋一样,他走一步能看到后面五步,五步都看完了,再遇事时不容易掉进去,既使掉到里边也能出来。
中品好人施舍的是财。用这种形式救人,弊病是什么呢?一个人,你总帮他,有时他反而不容易有动力。原来的能力没有了,总想依赖你的帮助。 施财是为了救急。人有过不去的坎儿时,你可以施舍,但正常了还要别人施舍,就变成了依赖。刚开始施财为了好,后来一再施舍就出现负作用了,助长了他的坏习惯。施舍也要掌握火候,不是施舍得越多越好,就像饿时吃饭好,饱了再吃就撑着了,就不再是好了。 中品好人主要接受的是好结果。施舍钱财的同时,希望别人好,也希望自己好,实际是带着分辨心。这种分辨心导致最后出现心不平,帮了半天没帮好,或没得到好结果,会觉得很累。 帮完了,如果别人利用你的好心、善心,回过头来坑你,这时人们往往接受不了这现实。但中品好人有能认可的一面,虽然心不平,最后还是能认可。 中品好人用善救人,有同情、怜悯等不平心情。其实怜悯心是糊涂心,因为你不知道他为何落到这一步。他有前边的因,才有现在的果。但不同情并不等于有怨恨心,这要分清。 有人有病,你舍给他钱,像白血病、尿毒症、癌症这样的病症,你给他舍的那些钱,还不够他看几次病的,最后弄得人财两空。 如施之以理来点化他,让他明白得白血病、尿毒症、癌症是什么心理导致的,他转换了观点,病好了,他得救,家也得救,你也得救。 上品好人施理是功德,中品好人施财是福德。中品好人是救人舍己,最终结果是自己有损失。有舍的一面,好但没明白,有一些糖尿病人就是这种人。 上品好人帮人明白因果,中品好人明白自己,下品好人不明白又想当好人。 上品好人活得自然,叫自然人。中品好人叫好人,求的不是物质回报,是那个所谓的好。下品好人叫烦人,强加于人,对自己压力大,到处帮人,有时让别人心里也不舒服,让人烦,帮完了别人人家也不说好。 下品好人认为“我对你好,你就应该对我好。”别人对自己不好就生气,而别人对自己好又受不了,别人给你一个好,马上要还人家十个好。 下品好人,没德,自己还觉不出来。为什么说是没德?你不是根据别人的需要去帮人,而是根据自己认为的好坏去帮人,帮到最后自己得病,别人也得病。 不是好错了,是你没找到合适的,对人好的方式。别人不用你帮,你非得帮别人,那是好吗?那是招人烦。有些人往往拿着自己的理,对待别人、对待家庭、对待这个世界,最后当结果与期望不符时,自己又伤心失望,觉得自己好心没好报。其实是不明白自己那是什么心。 举个例子。母亲为了孩子好,整天数落孩子,孩子心里很反感,但又知道母亲是为自己好,不敢顶撞母亲。母亲不明白因果,不知道怎样才是对孩子好,她说的很多话让孩子心烦,但她却不知道孩子的毛病来源于什么。母子都觉得烦。 做母亲的容易做这种好人,她并不图孩子给她回报,但她并不了解对方的需要,还有自然规律。母亲对孩子的好中有强加的一面,又有不求回报的一面,有下品的好,也有中品的好。作为母亲要学习做上品好人,对孩子好的时候,孩子需要,自己也需要,明白这个道理对双方都好。 上品好人像水一样,能滋养万物,又能把万物包容其中,不会形成撞击。如果遇事,你气恼而心不平,这时已不是上品好人了。 中品好人常见的想法是“我要是不帮他,他该出事了。”其实往往对方出事后你再点化他,他理解得更深,你点化起来也更容易。 有人会问,那事情怎么办。其实还是你把事情本身看得重了。他得病了、出事了,你再点化他,他转过弯来不就是天堂吗?想不开得病就是在地狱里。 实际上,点化早了,不但你没救他上来,可能连你也一起掉下去了。不要怕出事,通过出事你可以观察,会更明白,更冷静。不是不当好人,做好人也要掌握火候。他得了病,你告诉他得这个病的心理规律。他没病的时候,你跟他说他可能不接受,说早了可能会起负作用。 下品好人对外施压,不顾对方是否需要,不明白事物的平衡关系,对各种结果都接受不了。“对他好了半天,他凭什么这样对我!”下品好人接受不了别人对自己不好,但有时别人对自己好也接受不了,有很多不良想法。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转载于若道平台,欢迎转发,反对抄袭。